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以工代赈什么意思和以工代赈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以工代赈什么意思和以工代赈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以工代赈什么意思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 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同时,还可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我国相关计划
1、粮棉布以工代赈
根据我国农业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粮食储备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决定从1984—1987年,动用库存粮食,棉花和棉布,采用以工代赈办法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航道和小型水利工程。
实施范围重点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除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以外和25个省区(海南当时属于广东)。
2、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
这是在第一批以工代赈取得成功,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工代赈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欢迎和要求下提出的。国务院决定1988年先在四川、江西和宁夏3省区开展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的试点。
3、工业品以工代赈
针对当时全国市场存在的销售相对疲软、商业库存积压、企业库存偏大等状况,国务院决定在1990年至1992年,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
在贫困地区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投向范围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和部分东部山区,重点是贫困落后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4、粮食以工代赈
为使贫困地区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 决定“八五”期间,开展以工代赈。这批以工代赈,主要是“以粮养粮”,即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内容上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实施范围较前几个缩小,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山区、高寒区和长期吃返销粮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17个省区。
5、江河治理以工代赈
1991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惨重。国务院决定“八五”期间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恢复水毁工程。这批以工代赈,不仅仅是扶贫,更主要的是救灾和重建家园。其实施重点是淮河、太湖为主的7大江河、5大湖泊的治理,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6、国营贫困农场以工代赈
1991—1994年, 每年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地处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国营农牧场改变面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是什么
法律分析: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 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 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条 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 ,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十条 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