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王通简介,王通 王通隋朝教育家 王通个人资料》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王通简介

王通,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享年34岁。王通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 家,死后,门 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有“夫子(指王通)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年),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文献载,王通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 ,但据考证并不是事实。

王通著有《续书》150篇,《续诗》360篇,《礼论》25篇,《乐论》20篇,《易赞》70篇,《元经》50篇,合称《王氏六经》,共百余卷。年久散佚,传世著作仅《中说》一书,记载王通与门人交游对答之语。由门人薛收、姚义搜集整理,共五卷。

王通上承孔孟,下接韩愈、李翱以达宋代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政治上,他以恢复“王道”为目标,倡导施行“仁政”,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 ;哲学上,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 ,围绕“天人”这个核心,阐述其自然观、发展观、认识论思想,主流是唯物主义的;在文学上,论文主理,论诗主教化之用,论辞主约、达、典、则,这些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进步意义。

返回目录

王通 王通隋朝教育家 王通个人资料

本 名:王通

别 称:文中子

字 号: 仲淹

所处时代: 隋朝

出生地: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出生时间:约580年

去世时间:617年

主要作品:《续六经》、《中说》

王通,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一说生于580年,现无考证。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 家,死后,门 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隋书》无传,新、旧《唐书》王绩(其弟)、王勃(其孙)、王质(五代孙)传中虽均曾提及,然皆极简略,称其为隋末大儒而已。参考其它文献,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有“夫子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鉆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经过潜心研究后,王通觉得学问有成,便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这个记载大体是可信的。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 ,但据考证并不是事实。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