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讲述花木兰生平的木兰辞出自哪部?

回答者:魅力来了日期:2023-09-05

《木兰辞》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代汉族民歌,它讲述了一位女子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戍边疆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女性英雄形象之一。
《木兰辞》的出处并不确定,据传是元末明初的民间歌谣,后来被介绍到官场上,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木兰辞》的现存版本共有数百种,内容和语言也有所不同,但大致讲述的是花木兰通过装扮男装,在家乡逗留了十几年之后,最终成功地替父从军,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战胜了敌人,返回家乡,还给了母亲一份欣慰。
《木兰辞》通过女性的形象来弘扬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表现了女子的坚韧意志和勇敢精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返回目录

木兰诗出自什么文集?

回答者:美好的若愚日期:2023-10-01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木兰替父从军、高度体现对父母之爱心与对祖国之忠心,实为高度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故应当说,《木兰诗》所产生之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朝尚武风俗之融合,而《木兰诗》之根本精神,则是中国文化之精神。

回答者:Liii326日期:2023-09-13

木兰辞出自于《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编写的,《木兰辞》也称为《木兰诗》,它是南北朝时期在北方的一种叙事民歌,也是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并且凯旋受封后辞官回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全诗共分为六段,采用了顺序的叙事手法,从准备应征到凯旋回家,描绘了其中十多年的经历。该诗赞扬了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返回目录

花木兰出自哪部文学?

回答者:声声啊(限流中)日期:2023-01-16

《花木兰》这个故事,出自《木兰辞》,这是一首北朝民歌,由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收录。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而花木兰本身人物形象是北魏人。

回答者:万事顺意16888日期:2023-09-12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知识扩展: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

回答者:用户9449946572618日期:2023-01-16

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传说花木兰,西汉初毫人。木兰,原姓魏、名木栾。父魏应。文帝时,匈奴南侵,木兰家乡深受其害。为抵抗其侵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后被追谥为孝烈。

返回目录

花木兰出自哪一本书?

回答者:无风无雨皆是情日期:2023-09-21

花木兰出自《木兰诗》,《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回答者:长爱荷香日期:2023-09-13

花木兰出自南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辞》中

返回目录

木兰诗选自?

回答者:小鸡蛋青日期:2023-09-05

1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朝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2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回答者:April191014日期:2023-09-04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回答者:可爱盖布里埃尔2Y4日期:2023-09-03

《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回答者:小五瞎谈日期:2023-09-03

《木兰诗》是一首古代民歌,原本并没有明确的作者。然而,它后来被采集整理为《古文苑》中的一篇,于清代成书。这首诗通过描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忠诚、勇敢和家国情怀。

返回目录

木兰辞是谁写的?哪个朝代的?

回答者:美丽的雨雪日期:2023-01-23

木兰辞中: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返回目录

木兰辞原文全文及译文?

回答者:小羊不酷日期:2023-09-06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全文翻译:

织布机不断地唧唧唧唧,是木兰在屋子里织布。忽然听不到布机的声音,只听得女儿不断地叹息。女儿你为什么难过?女儿你有什么事儿在心里?女儿我没有什么难过,我也没有什么事儿在心里。昨夜见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文书共有很多卷,卷卷都有阿爹的姓名。阿爹没有大儿,木兰没有长兄,我决心买来战马备上鞍,当即代替阿爹去应征。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笼头,从北市买回马鞭。清晨告别了爹娘,晚间歇宿在黄河岸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声溅溅。清晨又离开了黄河,晚间来到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马鸣啾啾。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十二个年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雄兔两脚不住乱动,雌兔眼眯成一条线。两只兔子一起跑动起来,怎能认出谁是女来谁是男?

回答者:用户777413143606日期:2023-09-21

原文全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译文:白天的时候,山就是天边的尽头,黄河流经之后,奔腾入海无边。
如果你想要达到千里目标的最高点,那就要不断向上攀登,不断突破自我。

返回目录

木兰诗的出处?

回答者:烨san日期:2023-01-13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回答者:我是一个提线木偶日期:2023-01-17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作者是郭茂倩。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又名《木兰辞》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