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和《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和《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
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自述,讽刺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黑暗的社会现实。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其中苦心孤诣地塑造了患有迫害狂的精神病人形象狂人,借这一看似不正常的不可靠叙述者道出中国国民精神深处的苦难与隐痛,也提醒着英勇的战士们保持理性,否则将陷入绝望的深渊。
《狂人日记》介绍: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 的反抗。
《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
《狂人日记》讽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讽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 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 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创作背景:
1917年8月9日,鲁迅应钱玄同之邀,答应其为《新青年》写文章,并在1918年4月完成《狂人日记》的创作。
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鲁迅曾经看过大约百多篇外国文学作品。《狂人日记》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作品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