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和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是什么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和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原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是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意思如下: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注释:
1、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2、晓:一作“晚”。
3、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4、芦芽:芦苇嫩芽。
5、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赏析:
这首诗再现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此句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