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您是否对犬儒学派与墨家的对比_与墨家对立的学派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犬儒学派与墨家的对比_与墨家对立的学派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分析儒墨两家思想的差异
“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职业,后来作为文化的通称。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综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德为本,积极人世”。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 歌鼓舞的声乐,不赞同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 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同时优于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同时提出了“人性论”,虽然性本善和性本恶在这一时期没有达成共识,但儒家都一致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墨翟说“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对社会,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着社会的完善,即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二、关于教育的目的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质,体现在教育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说明学习是做官的途径,并特别强调了“优”方能为“仕”,也就是说只有学习优异、德才兼备的贤才才能做官,反映了儒家惟才是举的思想并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使得平民有了参政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为政治服务为 培养政治人才、各种官吏的候选人,这样又把教育同政治结合在了一起。而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兼士还必须“好学而博”,而且所学不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并且包括技术的掌握。总的说来,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士或兼士,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三、关于教育的对象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开辟了“学在四夷”的先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们的性情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人产生了不同。否定了人的等级差别,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提出了要求,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孔子的学生成份复杂,人数众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素有“ 三千,贤人七十”之说。而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说明“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对象;但墨家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则说明墨家的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四、关于教育内容先秦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都属于道德范畴。“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文化知识。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整个儒家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儒家主要传授的教材是《诗》、《书》、《礼》、《乐》四种。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五、关于教学方法“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也是儒家在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而墨家在教学上则表现出很大差异,关于知识的来源,墨家提出:“知:闻、说、亲。”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传闻”又多不可靠,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法,即“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 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墨翟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与儒家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六、关于道德教育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是道德认识,要能分清善恶儒家与墨家主张的不同。不要长篇大论,清晰点有对比的
儒家与墨家的区别: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
承认天命与反对命定论
赞成合乎“礼”的战争与反对一切战争
回避鬼神的存在与张扬鬼神的价值
主张厚葬、音乐教化与主张薄葬,反对音乐
绝对主义的伦理观与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大体上就这些
以上前儒后墨
本质区别是代表的利益即社会基础的不同。
墨家代表的是城市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自耕农以及下层官吏的利益。
儒家代表的是传统贵族,高级官僚以及文人的利益。
因为这些本质上的区别,使得两者对礼教,道德和如何治理 有截然相反的主张。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