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对为什么会爱上德米安的母亲_德米安解读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会爱上德米安的母亲_德米安解读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德米安》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最终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1.俩个世界
辛克莱在光明世界和另一个阴暗、混沌的世界彷徨着,他的优越出生让他属于这个光明世界,但他每天要经过家庭以外的那个纷乱世界最终才能回到家中,在另一个世界他焦虑困惑 却有有点胆怯向往。内心的煎熬让他回到家中面对美丽优雅的母亲非常愧疚。
【感】十岁时候的我为什么对自己的故事没有一点记忆,我感慨这位作者能将年幼时候的心理活动描述的如此细微真实,一如我自己做错事时候的懊悔心里。
2.该隐
德米安对该隐的看法,读心术……最终将辛克莱从克罗默的 下解救出来,然而十岁的我选择了投向父母的怀抱“光辉世界”,并没有感恩德米安对我激励、独立的期许。最后感慨到: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感】选择性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真是如此嘛,遇到麻烦 也许会选择沉浸在打 中逃避,也许会沉浸在追不完的电视剧中伤感,总是没勇气直接面对真实的自己。
3.强盗
①将意志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实现目标。
②只要认真去观察一个人,你对他的了解会超过他自己。
③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出其不意地死死盯着她们看,如果他此时还不紧张,那你就只能放弃。
④我的宗教信仰开始有些动摇,我喜欢德米安交给我的阐释事物的方式。在交流中,我第一次讲自己内心的“俩个世界”秘密吐露,其实我很感谢那时候德米安的全神贯注聆听,而没有以过来人身份嗤之以鼻。
⑤我竟然会刻意模仿德米安的在目光僵直中进入自身神游。
【感】我不知道这一章为何取名为强盗,但我能感觉到小主人公的心里既膜拜向往德米安的成熟,并为能探索自我内心而骄傲,又带着些许远离温暖港湾的成长之痛。
4.贝雅特里斯
①离开家,来到新的学校,我竟然无意中走着德米安式的独来独往,那是一种我自以为酷酷的成熟。
②依旧在不断尝试变化角色,我要成为怎样的人?一次次假期的回家,让我更清楚自己更愿意离开,继续探索自己的内心。
③成熟的阿尔丰斯带我开始了喝酒,孤独已久,第一次感觉心中推开了一扇窗,整个世界跨了进来。酒后的我 竟然会向曾经的德米安一样对另一个人讲该隐和亚伯的故事。而关于女性的禁忌交流,让我尝到了精神和叛逆。
④在有酒作伴的世界里,我又开始了痛苦,鄙夷自己,甚至觉得这就是我的内心本色--放浪不羁,厌倦世界。但对于孤独憋屈的我来说,这种痛苦竟有些许享受。没有人能管住我的堕落,包括学校父母。
⑤然而,在遇到一个一见钟情的姑娘后,我突然又一次拼命想在一段千疮百孔的生命上建起一个“光明世界”来,又一次,我满心只有一个渴望:消除心中的阴暗邪恶,完全驻留在光明中,跪在上帝面前。最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光明不是向母亲的怀抱、安全感的回归,而是从我自己出发的一种责任感和自我约束。
⑥将那位不知名的姑娘称为贝雅特里,我甚至开始作画,但画出的人竟不像贝雅特里的美,反而像德米安的面容。最终我终于明白画里的其实是真正的我自己。
⑦ 我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愿,一切都做的比我们更好。
【感】感谢遇到贝雅特里,让这个小主人公再次有勇气寻找自己。
5.鸟奋争出壳
①寄出的鸟画竟然神奇的收到了德米安的回信,关于阿布拉克萨斯的神名让我好奇。他糅合了神性和魔性。正如德米安曾经说的“我们必须学会崇拜整个世界,要么崇拜一个亦正亦邪的神,要么在敬神之外还要学会敬魔”
②高中即将毕业了,此时贝雅特里的影子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心灵了,对生命的渴望让我呼唤着新的景象和目标。
③在探索阿布拉克萨斯的梦里,我逐渐明白爱不再是我起初理解的黑暗 ,也不再是对虔诚灵性的崇拜,爱同是俩者,却又超乎其外。爱是天使和撒旦,是男性和女性,人和兽,最高尚的和最邪恶之物的融合。我的命运便是去亲自品尝这种滋味。我不想放弃心中深藏的目标而去规划人生,我渴求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
④管风琴手的出现让我寻找到一种共同的东西,那是一种离道德很远的 。和他一起观火直至成为灰烬,没有过多言语却让我感到充实,那是一种对自我的掌控。
⑤我们把自身的个性定得太狭隘。管风琴手说道,我们是由世界的全部构成的,世界存于心中,但若没有知觉,也顶多算一棵树,一块石子。这些谈话都在让我释放自己的外壳,奋力飞出。
【感】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特殊的意义,就像此刻主人公遇到的管风琴手,让他找到理解,让他不再害怕内心那些曾经以为是邪恶的东西,他对爱和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越来越实践着自己的本性,奋争出壳,他能开始驾驭自己了。我为他感到骄傲。
6.雅各与天使的摔角
①阿布拉克萨斯给我的最大启发,是使我朝自己又迈进了一步,他教会了我如何保持面对自己的勇气和自尊。他让我更多的安心忠于自己,而不用担心没有迎合别人。
②在St.城的中学的日子里,我欣慰自己的内心正在前行,我越来越信任自己的梦境、思想和直觉,越来越了解内心中的力量。
③克瑙尔是个迷途的孩子,在我救了自杀未遂的他后,他总带着怪问题找我,而他那些荒诞不经的念头总能恰巧给我启发。他也是我的一位指路人,是我的一条路。然后消失不见。
④我莽撞又不知感恩的打击了皮斯托琉斯,我也领悟到他在我面前展现的自己,以及他给予我的内容,恰恰是他无法展现给自己、给予自己的。他指引我走上的路,其实是超越了他,背离了他的路。
⑤我突然觉醒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然而如果有人真的只追随自己的命运,那他就不再有同伴,他会完全孤立,身边是冷漠的世界。
【感】不断的寻找,永不停息的探索让主人公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他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戳中管风琴手的痛点,这种冥冥之中他又需要开始寻找新的指引者了,他的进步已经不能满足于此。
7.爱娃夫人
①我知道了一直出现在我梦中的人就是德米安的母亲--爱娃夫人,她是魔鬼、母亲、命运和情人的化身。
②我上大学了,哲学课和大学生活一样庸庸碌碌。然而我是自由的,我有尼采的书籍作伴,我感受他心灵的孤寂,和他一起煎熬走自己的路。再一次我遇到了德米安,我见到了梦里的爱娃夫人,心灵迷失如此之久,终于回归,我含泪激动,我尝到了爱的幸福。
“人永远回不了家,到但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时,整个世界看起来就像是家园”
③德米安的家让我不再孤独,让我找到团体,我们活在思想和对话中,活在世界的中心,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我们的任务是推出另一种生存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不再想家。我额头上从小就有像该隐一样的印记。
【感】见到梦了这么多年的人,感受她的成熟和心灵气息。主人公有些被欲望折磨,他想将爱娃夫人搂入怀中。但爱娃夫人最终教会了他正确看待这些连他自己都不信的愿望。
爱娃夫人说“你的爱是被我吸引的爱,当这种爱能主动吸引我时,我才会接受。我不想做慈善,我想被征服。”
8.结束和新生
①在这座城市的幸福中,我又开始被深沉的哀伤所萦绕,因为我的本性不习惯于满足和惬意,需要痛苦和寻觅。属于这个城市的美梦终将醒来,于是我双倍的依恋爱娃夫人。这是我人生价值的第一次实现。
②真的很奇妙,我凝聚心灵,用意念呼唤艾娃夫人,她感应到了,但却没能来 让德米安带来了德国与俄国即将开战的消息。现在世界的洪流不再仅仅从我们身边奔涌而过,它将贯穿我们的心❤,冒险和激烈的命运正在呼唤我们。
③战争爆发。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理想而死。在受伤后,我呼唤来个德米安的吻。他说他就在我的心里。其实他就是内心真正的我,他是我的引路人。
【感】如果说管风琴手帮主人公在精神与心理层面完成了对内心的认识,那么爱娃夫人则让主人公在身体与 层面进一步完善了对自身的认识。或许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主人公某一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化身。
初读,理解有些浅显,需要细细再品味几遍。其实有些遗憾没有更早读到这本书,但也有些庆幸,26岁这年碰到了我本书。不断寻找自己,不断成长。
《德米安》:一场自我的探寻之旅
赫尔曼黑塞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个骑士。他用赤足流浪歌者般的百转千回,谱写了一段段自我探寻的旅程。《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辛克莱的视角,讲述少年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
世界很大很大,而身处世界的我们十分渺小,似乎只能随着他人途经的道路亦步亦趋。孩童时的辛克莱就是盲目跟从的一员。
一阵“风”正刮起漩涡,悄悄然将辛克莱裹挟其中。
辛克莱的同学——德米安,就是那漩涡的中心。他是自我的象征,亦是灵魂的鸣音。伴随辛克莱经历复杂世界的诱惑,品尝孤独、胆怯、彷徨、叛逆、爱情与友谊。
让我们跟随辛克莱的视角,且看他是如何一步步寻得答案,走向成熟的吧。
[if !supportLists]l [endif]1:学会打破桎梏
你是否也这样觉得?
觉得天空很大,容得下天地万物;但又觉得天空很小,做错事情的我们好像无处遁形。
出生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就曾这样认为。
一次偶然,辛克莱发现了一种与之身处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那里充斥着纷乱与黑暗,令人焦虑。
孩童时的好奇心使得辛克莱忍不住一探究竟。
为了融入这个充满新鲜 的地方,辛克莱胡编乱造自己曾经是个小偷——偷窃了苹果园的苹果。
这让本书中的坏小孩克罗莫抓住了”把柄“,坏小孩借此要挟辛克莱听从他的一切指令。那必然不会有什么好事。
原本只要向父母坦言就好,辛克莱却给自己内心加上了重重的锁链。他为了维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美好模样,宁愿听坏小孩的指令。
少年心里原本小小的天地阳光明媚,但因自己的谎言,骤然间狂风暴雨。
辛克莱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在他当时看来”惨痛“的代价。他自觉灵魂不再纯洁,不配再得到任何祝福,仿佛神圣的上帝在他说谎的那一刻已然将他放逐。
直到一个德米安的出现,他略施小计打发了克罗莫,就将自觉已深陷沼泽的少年拉了上来。
辛克莱这才发觉,原来让他整日忧心不已的事情,如此不值一提!
作者借由德米安的口,在书中为我们道出真谛:“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鸟飞向神。神的名字叫阿布拉克萨斯。”
我们拼命通过狭窄的产道只为脱离温暖的襁褓,在彷徨中诞生于这个世界,痛苦仿佛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不是自己先给自己拷上枷锁,兴许辛克莱能更早的解脱出坏小孩设下的蛋壳。
学会打破桎梏,才能迎接新生!时间会给勇敢者最好的答复。
[if !supportLists]l [endif]2:直面自身黑暗
作者赋予德米安,在本书中揭示了隐藏于形体之下的神性,幻化成辛克莱自我世界的“神”,成为迷惘少年的灵魂指引。
好不容易破出蛋壳的辛克莱,开始懵懂地探索着这个世界,孤独寻找走向自我的道路。
这时,辛克莱被送往千里之外的寄宿学校读书。
远离了父母与姊妹,辛克莱开始放纵的生活。因为对自身黑暗面的畏惧,加上从未停止的、对自我的放逐,导致他再一次陷入堕落的循环。
他剑走偏锋,游走于大街小巷,肆意得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卑劣。
一时间流言四起。
纵使内心依旧向往光明,但黑暗面如影随形,无法直面的辛克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
放浪的生活自然受到父母与姊妹的不少白眼。辛克莱觉得,他好像离自己的“光明”世界越来越远了……
幸好已经启蒙的意识不会回到最初。
虽然正处于彷徨之中,但辛克莱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卑劣行径感到痛苦,但他也只能在日复一日的苦闷中独自思考。
恍惚中,辛克莱想起德米安的话:“谁懒得去思考,懒得做自己的法官,谁就不得不服从……”
懒得做自己的法官?做自己的法官!
即使心里充斥着卑劣、自私的想法,辛克莱自己都厌弃着自己。但这不正是没有直面自我导致的么?
“我”既是自我的法官,直面内心最丑陋的想法。认清它!接受它!控制它!
想到这里,辛克莱不再感到痛苦。灵魂的引路人再次将他拉出了堕落的漩涡。
就像辛克莱所说:“我们命运内在的核心脉络就寄身于这些无人知晓的经历中。这些裂痕最终会弥合,痊愈,被遗忘,然而在心中最私密的角落,它依然在生长,流血。”
人是矛盾的,每个人都是好与坏的两面一体。
对黑塞影响颇多的心理学家荣格,曾在自传里写到:“人的灵魂在诞生之初就开始憧憬光明,它无法克制想要逃离原始黑暗的冲动。”
所以如何处理内心的两面性,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自我,是贯穿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意识到这点的辛克莱靠着自己的信念,逐渐走上了自己期望的道路。
当人不愿再欺骗自己时,这便是生命的本色。
[if !supportLists]l [endif]3:坚定自我信念
成长是一个疼痛的过程,没有人能拒绝成长。我们只有坦然接受,不逃避、不放弃,才能继续前进。
德米安曾对辛克莱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所以当回归正常生活的辛克莱与德米安再次相遇时,辛克莱惊讶地发现,如同神一般的德米安也有彷徨的时刻。
这让一直将德米安前进的背影视作引路人的辛克莱,内心产生了动摇。
睿智如德米安,正确如德米安,仍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彷徨迷茫的独立个体。
“我的选择会是正确的嘛?”辛克莱心里止不住地发问。
现在的我们都已知道,过往的世界注定坍塌成废墟,而坚定自我信念,才是构建新神殿的第一步。
但此时此刻,经历现实撞击内心堡垒的辛克莱,再次感到不安与怀疑。
“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理解彼此,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终于觉悟了的辛克莱最终认清现实,不再向折射到他人身上的自我祈祷救赎:“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if !supportLists]l [endif]写在最后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一场自我的探寻之旅。
黑塞在序中写道:”我所渴望地,无非是按照心之所向去生活。为什么竟会这般艰难呢?“
但己不由心,身又岂能由己?
笔者也曾这样料想,倘若我从未思考得这样深刻,那我或许还可以保持混沌的快乐。但我们都回不到最初的模样,唯有向着阳光的方向奔行,即便痛苦也要保持清醒。
通向自我的道路虽充满艰辛,只有一边尝试,才能一边获得启迪。
我们都要竭尽全力追求真正活出自我的这个目标,不管笨拙还是聪明。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