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礁石》原文是什么和艾青短诗《礁石》原文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礁石》原文是什么和艾青短诗《礁石》原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礁石》原文是什么?
原文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扩展资料:
《礁石》是中国现代诗人艾青所写的一首诗,采用旁观者的叙述视角,描绘了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以及礁石面对浩瀚的海洋屹立不动的画面。
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是比较优秀的诗歌。唯一令人感觉遗憾的,是所“暗示”的句子仍然简单,缺少气象混沦的感染力。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礁石》这首诗是艾青1954年7月写的一首短诗。在一般人的笔下,礁石总是被描写成阻塞航道、碰毁船只的丑恶事物,但艾青则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它。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
为了求得生存,它顽强地同海浪进行搏斗,而且总是把“扑过来”的每一个海浪都“打成碎沫”;尽管伤痕累累,“象刀砍过一样”,但仍巍然屹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诚如诗人所说:“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个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这也只是从受到‘无休止地扑过来’的‘礁石’的角度所应采取的态度——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然而有人说礁石是‘与大大小小的航船为敌的’……他完全忘掉礁石是不可移动的,应该则‘大大小小的航船’不要去碰那顽固不化的礁石。这就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的结果。”(《艾青诗选·序》)可见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在《礁石》一诗中,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不仅使礁石人格化,而且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礁石
艾青短诗《礁石》原文
《礁石》
现代 艾青
原文: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扩展资料:
《礁石》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礁石》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1932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以“艾青”的笔名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而成名。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二十多部,并散文集、论文集、译诗集多部。其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礁石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