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乾清门故事和太医为何不用阉割却可以随意出入后宫吗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乾清门故事和太医为何不用阉割却可以随意出入后宫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乾清门故事?
故宫乾清门狮子的传说
故宫,这座快要600岁的皇家宫殿,里面的角角落落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与传说。可以说,整个故宫就像是一本没有结尾的故事书,永远都讲不完。只不过,有些时候传说就是传说,是没有可信度的。但是,今天要讲的这个关于乾清门狮子的传说,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会相信这能是真的。
据晚清的太监传言:“乾清门从前有个侍卫,力大无比,曾经将东边的狮子徒手往南挪动了寸许。这名侍卫十分的自豪,为了彰显自己的神力,没有把狮子挪回原处,却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铜狮身上。”武侠小说、电视剧关于拥有神力的人描写的太多了,但那些只是杜撰的。现实中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力气的人。去过故宫的人应该见过乾清门前的两个狮子,实实在在的铜狮子,下面还有汉白玉的基座,这该有多重?凭一个人的力气能搬得动?
前段时间,因为想念老部队的战友,我又回了趟故宫。因为想到这个传说,特地去了趟乾清门一探究竟。当我站到两个狮子的两侧时,我傻眼了。难道那个传说是真的?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吧?仔细观察两个狮子,它们竟然真的不在一条直线上,东边的狮子确实比西边的狮子更靠前。狮子自己不可能自己往前挪吧?故宫的工作人员更不可能无辜挪动狮子了,难道是建造的时候工匠们的失误?封建社会为统治者工作,稍有差错就会惹来杀身之祸,那时的工匠会犯这样的错?
看来,有时候这传说也有真的,不管这狮子是不是真的就像传说那样被人搬动的,但这狮子确实是被动过,确实不在一条线上。故宫,这座皇家禁院。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南书房轶闻
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
少年玄烨8岁就继承了皇位,年龄尚小,按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遗命,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性格强悍的鳌拜逐渐取得了对朝政的控制地位。排除异己,操持朝政,即使到了玄烨该亲政的年龄后,他还是不肯交出实权。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顶撞玄烨,还当着少年皇帝的面呵斥大臣。当另一位辅臣大臣苏克萨哈试图支持皇帝掌握实际权力时,立刻就被鳌拜罗织罪名处死。鳌拜已经对康熙帝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少年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势力,但因其党羽已遍布朝廷,所以玄烨不露声色,暗中调度。他闹闹扬扬地挑选了一批八旗子弟做侍卫,整天在宫内玩布库戏,摔来扭去,鳌拜入宫奏事,看见这样的场面,暗中哂笑:皇上真是个贪玩的孩子,哪里有天子的做派呀。
一天,玄烨在南书房临时召见,鳌拜刚踏进殿门,看见玄烨坐在宝座上,就听到一声大喝:“鳌拜带刀行刺!”他还没来得及诧异、发怒,旁边一记重重的勾脚已使他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倒,立刻,十来个壮壮实实的少年侍卫死死地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他费劲地抬起脸,只看见少年康熙的皂靴已经稳稳地立在了他的眼前。
16岁的康熙帝镇定从容,运筹帷幄,周全果断。一举收拾了鳌拜集团,并避免了政治动荡,进一步巩固了皇权。少年康熙帝开始投身靖绥疆土,经营社稷的帝王大业,推动清王朝上升到“康乾盛世”的伟大局面.
千叟大宴
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席间,乾隆皇帝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赐酒并赐予每人拐杖等物品。宴会上联句赋诗,共得诗数千首。[2]
千叟宴是清朝宫廷的大宴之一。千叟宴创始于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康熙帝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弘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 为了纪念继位50周年,75岁的弘历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嘉庆元年(1796)正月,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此时,乾隆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
这一天,皇极殿的场面异常的庄严、宏大。皇极殿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宁寿门内,陈设着丹陛大乐。殿内,陈设王公、一二品大臣席位;殿郎下,布设朝鲜等藩属国使臣席位;与宴千叟的席位在殿外阶下。
宴会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嘉庆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极殿宝座。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心满意得。他从小就在宫内学习、走动,祖父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与所作所为为他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他继位后,继续推行祖父与父亲的治国方略,文治武功都有建树。他一生著文吟诗,以天下文人领袖自居,推行文治教化。他获得10次重要战争胜利的“十全武功”,维护了多民族 的统一。到了他的统治后期, 幅员辽阔,人口繁盛,国势强盛,为此,他晚年以“十全老人”自称。而他一生的辉煌,在今天达到了顶点!
在宴会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喜悦使平时严厉的太上皇充满了温情,他召请王公一品大臣与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当时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也参加了这一次千叟宴,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饮馔观剧结束后,与宴人员即席赋诗,这是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代达到极致。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首。
这次千叟宴的结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驾崩。但从象征意义上,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太医为何不用阉割,却可以随意出入后宫吗?
古代的后宫从来都是一个是非之地,少不了的话题,说不尽的奇闻秘史,看似巍峨高大的宫殿,却也好像是一座牢笼,养着一群‘金丝雀’,而且是只允许皇帝靠近,而对其他男人而言,往往都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所以从古至今,皇帝的后宫都是男人的禁地,只有皇帝一个男人才可随意进出。
目的也是为了保证众多妃嫔对皇帝绝对的忠诚,毕竟里面住着的,可是全中国千挑万选出来的才女佳人,皇帝可不得防着点嘛。但是后宫的日常管理又避免不了需要男人,那么太监这个职业也就是这样来的吧。但其实历史中能经常出入后宫的可不全是那些‘非正常男性’,细心观察的人就会发现,在古代还有一群男人可以经常出入皇帝的后宫,甚至与皇上的妃子、公主都会有肌肤之亲,还不用像太监一样 ,他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太医。
太医有时候也称为御医,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家庭医生’,只为皇帝或皇宫中的妃嫔及子女服务,有时候也被王公大臣求请到家中为家人看病,大多时候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总得来说,在当时做医生能进‘太医院’的,肯定也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地位上,太医这一职业刚刚出现时还是很高的,这倒是与现代社会有些相似。可在历史发展中,太医的社会地位却在逐步降低。到了明清时期,太医的品级最高不过四品,都抵不过宫中那些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同样都需要进出后宫,但为什么太监必须要被 ,而太医却不用 呢?原因在于太监和太医的工作性质不一样。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太医为妃嫔及后宫女子看病的方式。看过宫廷剧的人应该再清楚不过了,太医入宫为妃子们看病,妃子一般都是坐在帘子之后,太医往往都是透过薄纱来观望病情。因为在古代,中医看病最讲究的就是切脉。
可是在封建社会中,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一下手就算是“失贞”了。更何况后妃作为皇帝的女人,太医更是摸不得。那怎么办?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妃子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太医的手里,这就是传说中的“悬丝诊脉”,听着就觉得很厉害呢!
但是太医这样做往往只是走个一个形式,并不能准确的判定病情。要是真遇到大病,就要找来薄纱将妃子的手腕盖住,太医也只能隔着薄纱切脉。
这样以来,虽然有了“肌肤之亲”,但也没有直接的肢体接触。而太监却不同,他们可是24小时在妃嫔身边服侍的,而太医只有在妃嫔生病之后,得到命令才可以入宫。而就算入宫看病,也都是有众多宫女、太监在一旁服侍,很难有单独与妃嫔接触的机会,所以太医才不用像太监那样被 。
但是这样就真的能够避免妃子与太医通奸嘛?看过前几年大火的《甄嬛传》人大概会记得里面有一个叫温实初的太医与皇帝的一个妃子通奸,还有了孩子。暂且不去追究它的真实性,但其实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而这种事情一旦暴露,等待他们的,将是皇帝最严厉惩罚——凌迟处死。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