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三尺瑶琴为君死 出自哪首诗歌和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意思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三尺瑶琴为君死 出自哪首诗歌

这不是诗歌,这是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伯牙在子期死后说的话,原句原文如下: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白话文释义:依稀还记得去年春天和你在江边相逢,今日再次来看你,却只有一抔黄土,让我伤心难过,来的时候多么高兴,离开的时候却这么伤心,连江畔都起了层层愁云,子期啊子期,你我之间的情义重比千金,这支曲子我不会再弹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扩展资料

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 鉴赏能力,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返回目录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这只乐曲已经演奏结束,不会再次弹奏,为了怀念知音,宁愿摔掉这三尺长的瑶琴。

出自:《列子 汤问 伯牙绝弦》

作者:列御寇

朝代:战国列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释义: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

古时有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 的人。

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 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