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译制片是什么意思啊和我的老伙计是什么梗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译制片是什么意思啊和我的老伙计是什么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译制片是什么意思啊
译制片配音知识普及—何为译制片配音已故的配音 毕克老师说过:“实际上配音是破坏原声电影的,因为你毕竟要用一种语言来解释另外一种语言,不管多少终究会损坏原意的,可是为什么上译厂的配音却被广大观众所喜欢甚至认为超越原声,当然是因为毕竟任何人对于自己的母语会更有代入感,还因为上译的配音演员兢兢业业,对配每部片子没个角色都是极其认真,生怕会破坏修改掉任何原声电影的内涵使观众对电影产生误解。因此战战兢兢,尽可能的用汉语普通话来还原电影,希望观众再看电影的时候,不是认为这是中国人在说话,而是真正的外国人在说话!”我想,已故的毕克老师的话可能会给各位另外一个解答吧。
另外,大家还有一个误区,似乎认为配音版电影和字幕版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我不可能在这里详细说明,只能简单说明一下,实际上,将另外一种语言的电影翻译成本国语言是为了能够让本国观众可以观看影片,所有这类影片统称为“译制片”!
译制片包括:
1.原声+本国语言字幕,这是最基本的译制片,也是为了能最快得让观众看到国外电影,但是,因为电影是靠画面和语言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因此,听不懂外语的观众一边看画面一边看字幕会极大的破坏掉电影本身的完整性,这只是一种最快速最基本的选择。但对于无法体会外语 的人来说,看了这种译制片实际上并不等于真正看懂了电影,只是了解而已。
2.原声+本国语言解说,这种译制片可能基本上没有人看过,这是在一边放原片时一边有人在解说,解说包括故事基本发展内容,并且解说人还要担任片中人物对白的表演,因此这个要求很高,存在时间也很短,目前已经淘汰。
3.原声+本国语言配音,这种译制片多用于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多为科教性质的,基本无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将原声减弱并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科普节目就属于这种范围。
4.无原声音轨+本国语言配音,这就是最终的译制片了,通过本国本地语言来代替别国语言,但是要符合演员表演,嘴型相同,年龄性别在声音上做到相同,这就是最难得了。这就是我国的配音演员基本都是演员出身的原因,不过近年来,也开始专门培养配音演员了。
目前在全球公映的电影都会带有无演员对白的只有背景音的国际音轨,用于各国各地配音使用,后天就要在全国上映的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电影《防火墙》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时候就出现了国际音轨出问题的情况,后来美国电影公司发来了完整的国际音轨,才使得片子的译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在上世纪5,60年代中国在没有国际音轨的情况下,都是由译制单位的录音工作者一边听原片对照一边自己重新在中文配音上加上背景音轨的,且不说市面上盗版碟子里面的配音演员水平与真正的配音演员水平有多远,仅背景声音还原这一点他们就完全不够格,因此,请以后不要把那些没有背景音的配音也当成配音了,那些根本就是糟蹋配音艺术!!
所以,就像毕克老师所说,配音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艺术再加工,他可以加强本国演员的表演,通过优秀的配音使演员的表演更添光彩,他也可以让异国 通过配音与本国 产生交集,而使得本国观众更能理解国外 。关键在于,配音演员有没有正确的表达了这一点,这才是关键,而不是什么要不要配音。配音是肯定要的
另外,一般大家都有个误区,似乎都认为好像只有汉语普通话才是配音,其实,任何语言都有配音的,给孙悟空,唐老鸭,希特勒,周恩来总理配音的著名配音演员李扬首先开创了将国内普通话配音的电视剧用粤语配音的先例,第一部作品就是央视的《三国演义》,开创了当时国内电视在香港播映的最高售价,至此之后,粤语配音配大陆普通话电视剧就也开始了!从去年开始,央视开始引进了一批台湾闽南语电视剧如《再见阿朗》,开始了普通话配闽南话影视的历史(从历史来看,闽南语是我国目前保留最古老的语言,是以古河南洛阳地区语言发展而来的,因此闽南语实际上就可以认为是古汉语了,当然,因为历史变迁,特别是台湾加入了大量的日语,闽南语也稍有变化了),而很多汉语普通话电视剧电影很早就用藏语 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配音后在少数民族中播放了!
至于在日本,欧洲各国,所有上映的电影都是配音版的,特别是法意两国,没有本国配音,严禁播放~!
我的老伙计是什么梗
我的老伙计是译制片中翻译腔的梗。
而“翻译腔”其实就是指翻译出来的译文有洋化现象或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表现为译文不自然、不流畅、生硬、难懂、费解等特点。
《当代翻译理论》中是这样描述翻译体的:“‘翻译体’带有贬义。陆谷孙先生在《英汉大词典》中把translationese翻译成“翻译腔”,并说明这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
简单说就是“受到原文影响而导致译文不够流畅”的文体。
翻译腔负面影响:
翻译腔对汉语美感的伤害很大。首先,汉语被固定化了。汉语本是非形态语言,汉字在文章圣手的笔下,如同琴键在出色钢琴家的指端,可以做到信手一拂,玉音铮铮,千变万化,动心悦耳。
这是由于汉字组句的灵活,但是翻译腔中各种附加成分一起套在句子里,语序平直,千篇一律,汉语一下子不灵活了、笨重了、呆滞了,像一只穿花乱飞的蝴蝶,变成了缘檐结网的蜘蛛。其次,汉语被稀释了。
汉语的一大长处就是其凝练有力,这是由意义之密集、节奏之紧凑、排列之整齐、声韵之美妙结合而成的,而翻译腔则是句子超长,意义单一限定,节奏松垮,排列七零八落,音韵之美更是无从提起。打个比方,汉语是一个紧张的弹簧,越是挤压,弹力越大,而一旦将其拉得过长,失去弹性,力道全失。
再次,汉语被抽象化了。汉语的具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与倾向,即不光汉语的字词本身多取具体事物及其特点,人们说话写作的时候也爱用多重形象来表达,于是汉语中充满了隐喻性和多义性,虽不精密,但是含蓄蕴藉、亲切有味。
而由于科学态度的确立,人们必须尽可能地选择含义明确却较为抽象的语汇表达自己,这就使汉语变得刻板、枯燥。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上说,由于翻译腔的作用,汉语正在变成一种二流的、模仿性的语言,正在失去个性,失去感情和神采。
拿这样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毫不忌讳地说,是一种不幸。仅凭这一点,我们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就不能评价过高,遑论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了。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