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对于光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不同光线对物体的塑造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光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不同光线对物体的塑造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光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光显示出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对夜景照明创作的冲动。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光明、舒适、绚丽。创造优美的光环境是建筑师、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光使建筑的实存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弱发生了变化,建筑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人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筑 安藤忠雄所说:“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特定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光影变化,反映着光与建筑的完美交融。
记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过SOHO概念的例子,撇开功能不讲,自然光在其设计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以光为装饰。阳光感在小区环境景观中的体现则更为直接。环境作为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自然、阳光的渴望都直接反映在对环境景观的要求上。小区中的环境景观有别于自然环境,它是一种人造环境,是一种抽象化的自然,阳光作为自然要素之一,在这样特定的场所中,与人、建筑发生着关系,通过小区内小环境,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由建筑围合的环境景观充当了阳光、雨水和风等自然要素的代言人,并成为居民生活体验的一部分。这里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可观赏树木的庭院,而是会有一种触动更深层情感的场所。在这样一个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中,人在精神上达到了至高的享受。通过树种、树形的精心挑选和搭配,绿化、水景的合理布局,铺地、设施的巧妙安排等等,都可以在环境景观中体现到“阳光感”无处不在。另外在这个人造自然中,尽量创造出让人能感受阳光,聆听风声、雨声的场所,满足现代人生理、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渴望,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疲倦中解放出来。正如有些小区中设计的“阳光会所”、“阳光曲廊”等诸如此类的小品景观,让人充分与阳光、自然相交流,达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和谐统一。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之则导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构空间:明和暗的差异自然地形成室内外不同空间划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强弱变化造就空间的层次感。
光渲染气氛:晴空万里,细雨连绵,不同的环境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当中光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气氛对人的心理状态和光环境的艺术感染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而落人平庸。强化光的明暗对比能把表现的艺术形象或细节实现出来,形成抢眼的视觉中心。极高的对比还能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令人激动。
光演现色彩:显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样真实地演现环境,人和物的缤纷色彩;显色性差的灯则造成颜色变异,丧失环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灯光赋于光环境情感意识,使一些颜色响亮,但也会使一些颜色受到扭曲。
光装饰环境:光和影编织的图案,光洁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产生的晶莹光辉,光有节奏的动态变化,灯具的优美造型都是装饰环境的宝贵元素,引人入胜的艺术焦点。
在以自然光源进行照明设计的时候,有一个办法可以采用,就是你要把整座建筑当作灯具,那么光源就在建筑物的外边,就是日光与天空的散光,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建筑物的开口部位,即门窗和天窗。事实上建筑物的所有表面都在改变着光线,并将光线反射进窗户,照到物体上。自然光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日光,另一个就是天空的散光。日光就是由太阳直接照射出来的光束;天空的散光就是空气中的微粒对阳光的散射。设计人员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然光直射与散射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天空光的散射效果是光设计的背景,是基础,这一点是很多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的。
研究光与建筑的关系:其中包括
1、光本身的性质(直射光、漫反射光、光的色彩,人工光、自然光);
2、光的形状与建筑物的洞口;洞口在墙面上的高低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
3、光射入建筑后的光域范围及成影形象随时间的变化;
4、透光材料(全透、半透,材料的色彩对光色的影响);
5、室内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承影面(墙面、地面、屋面)对室内光空间的影响;
6、光在室内的明暗变化,小面积亮光与大面积光域对室内气氛营造的差别,可以用对比以营造空间变化。
通过研究以上6点光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运用光与建筑的一些基本特性,最终去分析、思考我们要如何创造建筑内特定的光气氛。
建筑光环境设计
在建筑节能方面同样大有可为。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要有效利用它。如果自然光能进入到某一空间,那电光源就只能算是一个补充光源,进行定点照明,平衡一些亮度而已。
首先自然采光方面,应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并可设置反射阳光板;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明能耗。采光窗作为建筑构成一个元素,在艺术上应和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在视觉上要求舒适,无眩光,功能上要考虑光、热与隔声的问题。建筑师根据不同建筑要求设计采光窗。目前除常见的侧窗和天窗外,天穹式采光窗、带反射挡光板的采光窗、阳光凹井采光窗、带跟踪阳光的镜面格栅窗和全反射采光窗使用也不少,呈现出采光窗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以往的建筑采光设计都是假定天空是阴天,不考虑直射阳光。这样的采光设计计算简单,对阳光多变带来的采光不稳定,过热、眩光等问题都回避掉了。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节能的影响,国际照明委员会编写了《国际采光指南》,为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标准。利用晴天采光计算方法设计采光,约可减小15%的开窗面积,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经济意义。另外直射阳光进入室内,不仅可给人们提供时间信息,多变的阳光和室内植物装饰,可增加室内视环境的情趣,赋于人有大自然的感受,可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自然光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可以使建筑富于各种特征,在空间和光影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可以创造出戏剧性”……英国建筑师诺尔曼·福斯特这句话极好地表达出“光”在设计师心目中的地位。
确实如此,我们稍做回想,就能历数出众多将“光”视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设计 们:柯布西埃,路易·康,迈耶,贝律铭,安藤忠雄……,迈耶以光为笔,勾勒出浓淡相宜的“精致水墨”,贝律铭大方又不失细腻的光的塑造,安藤忠雄以光在无机墙面上描画的“动人表情”,简约而纯净的气息,一次次以它们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展示光在建筑设计中的无穷潜力。
如果说 们运用自然光表现空间和质感的惊人之笔给人以无限的启迪,那么居室环境中人工光技术运用的巨大进步则给我们展现了又一大可作为的天地。
光表现空间设计
优秀的设计方案,首先对空间做慎重考虑,因为所有的建筑空间,无论有多少优点,难免有一些遗憾,首先要对其做扬长避短的再调整,即考虑对空间的二次创造,其中光对表现这种二次创造设计如强调空间、突出层次、虚化背景界限、深远空间等有极大的作用。
背景照明:使空间更人性化
背境照明的光线使房间充盈着柔和、迷人的光线,令空间人性化。为获得理想的背境光线,现代的照明设计采用反射自墙面和天花板的光线,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亮点,光线也不会在人的脸上产生阴影,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光线效果。背境照明的可以来自壁灯、吊灯或在橱柜、梁柱等高处光源。
重点照明:强化突出光线
重点照明采用精心布置的较为集中的光束照射某件物体、艺术品、盆景或某些建筑细部结构。主要目的是取得艺术效果。重点照明的设计常常使观赏者觉得光线是不太明亮的光源提供的,比如蜡烛或墙上的吊灯。嵌入式可调节照明装置、跟踪照明设备或可移动照明装置都可以提供重点照明的光线。
可以让灯光来营造出您所期望的情调和氛围,取得最动人、最富戏剧性的效果。正因为灯光具有如此魅力,可以根据各个房间和空间块面的特殊情形来进行照明规划。由于所要达到的意图和目标不同,设计方案自然也大相径庭。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房间没有必要突出家具物品陈设,便不妨采用漫射光照明,让柔和的光线遍洒每一个角落,而在那些放满艺术收藏品的区域,最有效的便是准确、直接的灯光投射,以突出主题。
一些公共活动场所(比如客厅、餐厅)需要有一种友好、亲切的气氛,产生这一效果的最好办法是选用传统的顶灯或枝形灯。如果还能辅以大落地窗,以便吸纳自然光线,效果则更佳。
有时,照明也有一些不寻常的用法。比如,把光源嵌在大理石楼梯的台阶内部,可以产生美丽的半透明光效。即使像台灯之类的家用照明用具,如果加以精心选择,所产生的投影效果和情调也会有很多变化。例如,手制羊皮纸灯罩和日本纸灯灯罩质地比较轻薄透明,光效透过它们射向四周,显得柔和、飘渺;而那些不太透光的灯罩会将光线向下聚拢,其效果与前者相比自然情趣迥异。要是灯架或灯罩上缺了这些饰物,如此丰富有趣的光影组合实在是难以企求的。
浴室的照明设计最好是或浪漫或平易的情调,复古的墙地砖在多层次灯光洋洋洒洒的照射下,带来了古典的美,而局部的投射光则将我们引入深邃。
光的装饰作用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光不再仅仅是照明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气氛的要求越来越高,光所具有的装饰效果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所运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颜色,经过“裁剪”有形状,光与其他材质配合可共同演绎动人的场景效果。
光色最基础的便是冷暖,室内环境中只用一种色调的光源可达到极为协调的效果,如同单色的渲染,但若想有多层次的变化,则可考虑有冷暖光的同时使用。现代居室中考虑动用五/+颜六色的光营造温馨气氛的佳做举不胜举,例如淡黄色墙面和地面的房间,采用暖光源与地面石材相映,突出温暖气氛,而白色吊顶采用非直接照明用途的冷光源,达到了衬托暖光源的作用,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丰富。装饰照明的光色彩不同,人的视觉效果就不同。用照度适宜的中性白光照射白色或近似白色的墙面,会出现清洁、宽敞、明亮、醒目的效果。通常性况下,鲜艳、饱和、照度充足的彩光会带来健康、明亮、堆璨、瑰丽的效果,而光色不纯或照度不足的彩光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效果。如微弱的黄光会散发昏暗、暧昧的气息,暗淡的红光会渲染压抑、恐怖的气氛,幽暗的蓝绿光则会造成阴暗、诡秘的效果等等。
另外,照明效果直接受到建筑立面的材料材质的影响。不同颜色的墙面配合灯光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粉刷墙壁应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适宜颜色的乳胶漆。一般用白色粉刷墙壁的居多。因为
白色反光强,使房间显得洁净、宽敞、明亮,较适合小或暗的居室。
淡橙色给人以热烈、愉快、兴奋和温暖的感觉,宜于冬季采用,如果更淡一些,便四季咸宜。
红色 性较强,一般不宜用来粉刷房间。不过,如果用极淡的粉色浆刷墙,再配以各色灯泡,整个房间会造成热烈、温暖的气氛;用红色内墙乳胶漆来装饰结婚新房,更显得喜庆、热闹。
淡蓝或淡绿,前者给人以清爽、开阔的感觉,后者具有安谧恬静的效果。
南向的房间可用清淡些的色调,北向的房间宜用暖色调。
房顶、墙壁、地面要依次渐变地布色,正如自然环境的过渡:天空的淡蓝,田野的浓绿,土地的黄褐。
光还可被“裁剪”成各种形状,或点,或绒,或面,光的边缘则可虚可硬,主要取决于受光面或是“穿过面”的形状,如居室的门厅较为狭长,为了不使大门或客厅之间的连接看上去低矮、狭窄、冗长、阴暗,设计师通过大量用光,将其设计成了一个“光的环境”,一个处理精致的门厅走廊,从客厅往外看去,是另一处明亮、有趣的天地,而非简单地承担交通功能的走廊。
此外,光通过影对有质感肌理的材料表现的强化装饰效果,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光与彩色玻璃的配合几乎可使任何色彩和花纹表现其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
其实,最能影响室内环境的装饰项目就是光(照明),因为它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与休闲。不同形式的照明会左右物体或空间的形象、色调以及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照明既能营造也能破坏室内环境的气氛。
但实际情况常常是:建筑风格与结构已设计完成并付诸建筑实施,这时人们才想到照明,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照明同其它因素一样,需要从设计之初就予与考虑。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建筑学、室内设计)在这方面缺乏训练与主动的学习思考,出色的照明设计应当把居住者所有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考虑在内。(一些专业设计软件对光效果的设计分析帮助很大,如:3d ax,Lightscape,finalrender,Vray,但仍然需要掌握照明的理论和实践。)
总之,光在居室设计中的运用,令古今中外的很多设计师不断探索其神奇的魅力,当光被设计师们更好地利用并展现其魔力时,我们的生活空间将会创造得更美。
查询更多建筑企业中标业绩、诚信信息、资质条件,马上一键查询结果,下载建设通app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 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不同光线对物体的塑造是什么意思
光线的种类有正面光、测光、逆光、直接光、直接散射光、剪影等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了环境的光效。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光线去创作,我们必须对每一类光线的性质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特点和异同来,才能灵活地运用它。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1.自然光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从影视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和天光。太阳是主要发光光源。太阳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气层再照射于地面,此光我们称为天光。近年来由于胶片的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像机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亮也可以算为自然光了。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同。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海拔较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大,天空暗蓝色。相反,海拔较低的地区,天空散射光较强,景物反差较柔和。靠赤道越近,日照度越强。在高山、平地、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不相同。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如图6—3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①日出和日落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日出和日落时刻光线特征基本相似,因此拍摄技术手段也相似。此时的光线特征是:太阳透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绝大部分的短波光(蓝紫光)被大气层吸收并扩散,形成蓝色的天空,所以天空光色温较高,亮度较强,只有波长较长的光线(红橙光)到达地面,所以此时的太阳呈现红橙色,色温较低,直射阳光减弱,温暖而柔和,被摄体的水平面(或者叫背光面)被高色温的天空光照明,垂直面(或者叫受光面)被低色温的太阳光照明,形成冷暖对比,画面色彩多变化;这时刻阳光较低,景物面向阳光的垂直面光线较强,照度较高。而水平面光线较弱,因此景物照度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暗对比,物体在地面上有一个长长的影子。这一时刻由于具有以上一些特点,是拍摄彩色片的黄金时间,而且时间比较短,光线变化较快(亮度和色温)不易掌握。一般只能拍摄一、二个气氛镜头。所以这一时刻被称作效果光时刻,也被国外一些 称为“黄金小时”。②上午和下午当太阳继续升起或下降,它对地面的照射角度为15度到60度之间,分别为上午和下午时刻。此时光线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穿透大气层的行程较短,变化不大,被光线扩散的光线远小于日出日落时刻,因此直射阳光色温较高。这段时间较长,光线变化缓慢,照度和色温几乎不变,色温大约在5600K左右。景物中垂直面和水平面都受到均匀的照明,对人物面孔有良好的表现力,不会歪曲人物形象,因此在外景拍摄中把这一时期作为主要拍摄期或叫做正常照明时刻。③中午时间继续前移,太阳上升,由上午60度角延续到下午60度角之间的时间为中午时间,这一时间近似垂直地照射地面景物,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使被摄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反差。传统的照明方法认为,中午的光线不利于拍摄。此时人物处于顶光照明,容易歪曲形象。一般情况下,这时不宜拍摄人物近景镜头。全景镜头只要景物合适,画面有良的层次,选择逆光拍摄还是可以的。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麦田,用顶光照明,可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只要注意处理好和天空的反差就可以了。④黎明与黄昏由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太阳落山,地面景物依然可见,称为黄昏。这段时刻光线的特征是:太阳在地平线以下,阳光把高空的大气层照亮,地面景物被来自天空的散射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失去了细部层次,只能看到概貌;光线分布不均匀,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一切处于朦胧之中;天空是最亮的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摄对象,这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形成具大的反差,其亮度范围大大超出了胶片和摄像机的宽容度。拍摄时如果按天空曝光,地面景物将呈现剪影状态。此时刻是拍摄夜景画面的理想时刻,摄影师常常用来拍摄夜景和选定气氛镜头。拍摄外景主要靠自然光,人工光多作为辅助光运用。由于自然光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摄影师需要注意观察、掌握自然光的变化规律,以便结合自己要创作的艺术形象选择运用。2.人工光一切由人加工制造的发光光源均为人工光。如灯光、反光器(反光板、反光镜)。影视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有白炽灯、碳弧灯、碘钨灯、卤钨灯、镝灯等。反光器又有全反射和漫反射等多种。人工光的特点:发光强度低、照度范围小,因而灯光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对照射范围与强度大小影响极大,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与色温完全可以人工控制和调节。运用人工光创造丰富的画面影调、塑造人物形象和不同的光线效果,可不受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可按创作者的艺术构想从容进行创作。但运用不当会使影像失真。二、按光源的投射方向分当被摄主体和摄影机的位置分别确定后,根据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和逆光五种;以灯光所处垂直面的位置可分为顶光、脚光等。(见图6—4)图6—4光线投射方向示意图1.顺光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顺光照明的特点:物体被均匀照明,只能看到受光面(亮面),看不到暗面(背光面),投影被自身遮挡,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投影;层次平淡,对象具有暗轮廓形式;画面色调、影调主要由物体自身的色彩和明暗层次所决定,能很好地表达物体的固有色,但这时景物本身色彩的选择、明暗的配置十分重要;能冲淡被摄体的皱折,不能表现出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也不利于拍摄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景物空间感不强,画面显得平淡,没有起伏,所以有时又叫做平光。一般多用散射光做正面辅助光照明,或用小聚光灯做修饰光使用。有时也做主光用,获得影调柔和的造型效果。正面光常常用在高调画面的光线处理中。2.前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角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前侧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能产生明暗过度的影调层次,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形态感;前侧光照明下景物会产生投影,处理得好可丰富画面构图。一般多用直射光从侧顺光光位作为处理人物的主光,或修饰景物、人物的局部。前侧光是摄影艺术中运用最多的光线。3.侧光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角的光线为侧光。侧光的特点: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亮面、次亮面、暗面、次暗面和明暗交界线等五种影调成分显著,画面的立体感较强。如果被摄体是粗糙的表面,在侧光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有时它能夸大表面粗糙不平的结构,造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侧光做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如修饰服装的光线就是如此。利用侧光照射景物明暗反差大,缺乏明暗过渡的、细腻的影调层次,一般不用它表现正常的人物肖像,但必要时可以用来拍摄某些特殊光效、创造特定的光线气氛。侧光的运用要注意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比值,即处理好光比。4.侧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侧逆光照明的特点: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一个较小的亮斑,或勾画出对象的轮廓形态,使之与背景分离,有利于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能使画面增加一块亮斑,加大景物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泼;表现人物时,一般需要加正面辅助光。若用侧逆光做主光,辅助光不可超过它的亮度,否则会造成虚假的人工痕迹。5.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度角左右为逆光。逆光照明的特点: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到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物体有明亮的轮廓光照明,可勾勒景物的轮廓,使景物的轮廓形态鲜明;在造型中,逆光能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主体突出,适合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空间感加强;拍摄人物肖像时,可用逆光修饰人物;拍摄特定艺术效果的环境或肖像时,正面补助不同亮度的散射光照明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关系,造成景物的剪影、半剪影等不同效果。近年来由于胶片的宽容度和摄像机的动态范围的提高,人的面部处在暗部也能表现出皮肤的质感和影调层次,因此人们结合内容使用逆光做主光,拍摄人物肖像可获得更为生动、自然的银幕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逆光条件下的景物背光面主要受蓝色的天空散射光和彩色的环境反射光照明。在现代的影视技术条件下,可以充分再现出背光面的色彩,所以逆光条件下拍摄能使画面色彩丰富,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愿意在逆光条件下拍摄的原因。6.顶光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顶光照明的特点:顶光下的环境,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形成较大明暗反差,画面缺少明暗过渡的中间层次,造成硬调效果;拍摄肖像时,头顶、眉弓骨、鼻梁、颚骨、上颧骨等部分明亮,而眼窝、鼻下、两夹处等较暗,眼窝下陷,颧骨突出,形成骷髅形象,丑化人物,造成异常感觉。非有特定的造型要求,一般要避免使用顶光拍摄人物肖像。用顶光拍摄人物肖象时,多半都是为表现特定的光效,或烘托某种特定气氛。如影片《一个和八个》中,多用顶光照明。顶光是反常的光线,但是在自然光效法中,只要把光比处理的合适,不一定形成反常效果,有时能表现出自然光的真实效果。7.脚光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脚光照明的特点:光影结构与顶光相反,能使被摄体形成非正常效果,造成异常效果,同样属于反常光线,丑化人物形象;在自然光效法中,多用于表现特定的光效,如油灯、炉火、烛光等;或用于渲染特殊气氛,如恐怖、惊险,或丑化某一人物造型。脚光也可用于作修饰光使用,修饰眼神、衣服或头发等。在拍摄玻璃柜、水池等对象时,脚光可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侧光、侧逆光、逆光均能造成很长的投影,运用得当可丰富画面构图、创造剪影、半剪影的光线形态,增强画面的美感、恐怖感、神秘感,渲染艺术气氛,塑造特定的造型效果。三、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分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可把光线分为主光、副光、修饰光、环境光、轮廓光、效果光、眼神光等。1.主光在拍摄一场戏或一个镜头时,表现主要光效的光为主光,即在确定被摄对象的造型形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光线。主光是塑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环境光效的特征、光影结构和人物形体的塑造,主光又叫塑型光。前面提到的各种光位、各种性质的光都可以做主光使用,只是完成的造型效果不同。一般常用的主光以直射光从顺侧位照射居多,因为这样的光生活中常见,如太阳、灯光多在人的上方。它又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光必须有光源依据,是直接来自环境中的主要光源。主光产生的影子,是画面中唯一允许存在的影子。主光是摄影师和照明处理光线时首先考虑的光线。当主光确定之后,也就决定了画面光效和气氛。主光的光位、强度确定后,与不同亮度的副光配合使用可创造画面不同的软、硬调子,不同的反差,不同的光线气氛和效果。在室外拍摄,一般是以阳光做主光,摄影师可按自己要完成的造型任务选择确定阳光的位置,或正、或侧、或逆。除拍摄夜景、黄昏、黎明等效果外,一般拍摄外景很少用人工光做主光。由于胶片的宽容度和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不断提高,外景拍摄时只要与内容吻合,摄影师越来越喜欢使用阳光在逆光位作主光,人物造型显得十分生动、自然、逼真。拍摄动物、花卉时,用逆光做主光效果更为栩栩如生。2.副光副光也叫辅助光,是照亮未被主光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对主光起辅助作用,它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表现,帮助主光塑造形体。副光一般用散射光照明,不能在物体上形成影子;副光可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冲淡多余的投影,但它必须保持主光形成的明暗关系。若超过了主光的亮度就破坏了主光在画面中的光效;副光要保持阴影的光效。传统的副光一般都是来自摄影机方向。自然光效法的副光是以环境反射光做为布光依据的。在自然环境中,如果阳光做主光,则天空光和地面环境反射光是副光的依据,在室内,墙壁、家具等环境反射光是副光的依据。副光可以有色度,它由环境色彩所决定。主光亮度确定以后,副光亮度的强弱、与主光形成的明暗对比的变化可以改变景物的反差、确定画面影调的软硬,造成不同的光线气氛。主光与副光形成的亮度比值叫光比,光比是确定画面影调性质和光效气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照明方法中,光比是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一部影片(电视剧)或一场戏中,光比确定后一般不要轻易改变。它是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或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在现代的照明方法中,光比的处理不再那样严格,它是由光线状态所决定的。3.环境光照明主体所处环境的光线为环境光,它包括背景、前景和周围大型陈设的照明。白天拍摄外景和实景以自然光照明为主,环境光由光源性质、方向、时间概念、建筑结构、门窗多少以及戏剧气氛等因素决定。环境光是影片光效主要体现部分,它是决定影片基调、画面影调、色调、反差和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环境光的运用是体现摄影师对美工师搭建布景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应该注意交待地理特色、时间(昼、夜)、气候(阴、晴)和特定的气氛,创造典型环境。4.修饰光对被摄对象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加工和润色,使造型、影调层次、色彩更加完美的光线称为修饰光,也称装饰光。它可对眼神、头发、面部、服装、道具、布景等作局部的修饰。可提高画面的亮度的差,丰富影调层次,增强画面的透明度,完善造型形象的艺术表现力。修饰光一般多使用小灯,位置灵活多变。它可以是有生活依据的,也可以是假定性的。从创作者的意图出发,运用小灯勾画突出情节重点,(如伤疤、额头、下巴、首饰等)美化或丑化人物造型,改变画面构图,增加主光与副光之间的过渡阶调,或使用光斑、光条、色光、旋转光、变明为暗、变暗为明等,创造某种气氛,完成艺术构想。运用修饰光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影响主光光效、破坏整体气氛、或过分炫耀。5.效果光能够造成某种特殊光效的光线为效果光。在影视艺术中,效果光有两类:某些光源的效果光和情绪气氛效果光。光源效果光: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几种光源,除做主光使用的主要光源外,其它光源光的再现都属于效果光范畴。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光源效果:如烛光、台灯光、小油灯、手电光、闪电光、开灯关灯等光效、行驶的车灯光、火光、水面反射光……等;效果光也指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光线效果。如特殊的时间光效:夜景、日出、日落、黄昏等效果光线。特定空间的光效:昏暗的山洞、阴暗的牢房等光线效果。效果运用得好,可以创造更为生动、自然、真实的画面造型,增强造型的表现力,创造特定的艺术气氛。比如:影片《雁南飞》中摄影师抓抓住空袭之夜的特殊光效的特点,既渲染了战争破坏和平生活的恐慌,又烘托了薇拉被鲍里斯的表弟侮辱、占有后的痛苦心情,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多数情况下,光源效果光是在有生活依据下使用的,但有时也可以从戏剧效果出发运用,目的是增加银幕上的真实感和戏剧表现上的某种效果和气氛。情绪效果光:为了获取戏剧效果使用的各种特殊光线处理都是情绪效果光。如电视台的节目晚会,用彩色电脑灯光造成各种运动,制造的各种节奏。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