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赵国历代国君及姓名和赵国有哪些皇帝,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赵国历代国君及姓名和赵国有哪些皇帝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赵国历代国君及姓名
赵国历代国君的姓名:赵籍、赵武、赵章、赵种、赵语、赵雍、赵何、赵丹、赵偃、赵迁、赵嘉。
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郑州),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赵国在历史上一共存在186年,自公元前408年至公元前222年。这一百多年间一共有11位君主,开国君王为赵籍(赵烈侯),其中赵何(赵惠文王)在位时间最长,共在位执政33年。而赵嘉(代王嘉)在位时间仅为6年,前222年,王贲攻代,掳代王嘉。
赵烈侯,名籍,赵献子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继位。
赵惠王简介
赵惠文王赵何(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史称赵孝成王。
赵惠文王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廉颇,伐齐成功,有战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封他为上卿。
赵国有哪些皇帝?
1、赵烈侯(赵籍)前408年—前400年
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赵侯。
2、赵武侯 前399年—前387年
又作赵武公,并未真正称侯,亦未更元。
3、赵敬侯(赵章)前386年—前375年
迁都邯郸。
4、赵成侯(赵种)前374年—前350年
赵成侯立邢台为信都,为赵国别都。
5、赵肃侯(赵语)前349年—前326年
6、赵武灵王(赵雍)前325年—前298年
前323年称王,不久去王号,一生不再称王。
7、赵惠文王(赵何)前298年—前266年
即位当年改元。
8、赵孝成王(赵丹)前265年—前245年
9、赵悼襄王(赵偃)前244年—前236年
10、赵幽缪王(赵迁)前235年—前228年
前228年秦灭赵,兄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11、代王嘉(赵嘉)前227年—前222年
前222年,王贲攻代,掳代王嘉。
12、武臣 前209年8月—前208年
前209年,自立为赵王。
13、赵王歇(赵歇)前208年—前204年
前208年,张耳、陈余立其为赵王,都信都(今邢台)。
扩展资料:
一、赵烈侯
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
二、赵武侯
亦称赵武公。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烈侯之弟。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三、赵敬侯
赵敬侯(?-公元前37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烈侯之子,赵武侯之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
公元前386年,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规划成两大区域,宫城区(行政中心)与大北城(商业中心),邯郸迅速繁荣。
此后数年相继对齐、魏、卫、中山等国用兵。公元前376年,与魏、韩二国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其子赵成侯即位,后葬于赵王陵。
四、赵成侯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
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条约。
五、赵肃侯
赵肃侯(?-前326年)名赵语,战国时期赵国第五代君主,赵成候之子,赵武灵王之父。
赵肃侯十七年(前333年)对魏、齐两国联合互尊为王一事不满,包围魏北部(河南内黄西),不克,被迫撤军。在南、北边境、漳水和滏水之间筑起长城。在位二十四年卒,秦、楚、燕、齐、魏五国务派锐师一万人,参加葬礼。其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赵烈侯
百度百科赵武侯
百度百科赵敬侯
百度百科赵成侯
百度百科赵肃侯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