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舍我其谁是何意出自于哪和“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舍我其谁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只有我才能担任某一工作或任务,形容态度狂妄或十分自信。【出处】此典出自《孟子·公孙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战国时,孟子收了很多学生,他们经常向孟子提出一些治理 的问题,孟子每次都认真地解答,将儒家的学说加以发挥。一天,当孟子正在讲学时,一个学生问道:“先生昨天曾经讲到,人重要的是有‘不忍人之心’,那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轻轻地咳了一声,然后从容地说:“所谓不忍人之心,就是不忍心随意伤害别人的想法。从前的帝王,如周文王、周公等,就是由于有了这种思想,因此能建立一个统一的 。如果现在的统治者都不愿伤害别人,一心一意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治理天下不就易如反掌了吗?为什么说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呢?举个例子来说,人们看见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将要掉进一口深井里,心里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恐惧同情的念头。一个人有了同情心,就会知道羞耻,也就产生了智慧,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呀。如果能将它发扬光大,它就会像刚刚点燃的烈火,缓缓流出的泉水一样,逐渐扩大,那不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吗?”学生们都赞叹先生讲得好。
后来孟子离开时,一个学生在路边问他:“先生,您似乎有点不愉快!您不是说过君子不应埋怨上天,不应归罪于别人吗?”孟子笑了一下,说:“过去是一个时代,现在又是一个时代。历史每过五百年就要产生一个英明的君王和圣贤,从周武王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假如上天要产生一个圣贤,除了我以外,还会有谁呢?”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 上天还没有想平定天下,如果要平定天下,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做到。
出处:“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