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和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什么的解答
本文目录一览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有羞耻心的人,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战胜自我,这是"勇"的表现。常怀一颗羞耻之心,不仅可正身,养浩然之气,而且知进取,成千秋伟业,盖因知耻近乎勇也。
拓展资料:
在《中庸》里面讲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好学很重要,虽然未必有智慧,但是能够好学的人,他就近乎智。好学的人一定是善于将老师的教导、圣贤的教导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不可以和生活脱节的。再讲力行,力行就是依教奉行,而且努力的去行。力行近乎仁,我们能不能够成为一个仁人君子,关键是力行到哪里。
还要知耻近乎勇。知耻是知道自己的过错,如果不知道自己过错,就等于不知耻;甚至自己有过错,明知还故犯,这就是 了。知耻就接近于勇敢,一个人不是说能够跟别人打斗,打赢别人才叫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是能够跟自己的毛病习气格斗,能够打赢自己的毛病习气,控制得住习气,改过自新,这是真正的勇敢。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什么意思
意思: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出自:《中庸》
节选: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 矣。」
翻译: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 了。”
扩展资料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提倡人们以“中和”为本,各安本分,各负其责,“无过无不及”地忠于职守,不越规范,不犯上作乱,不标榜各自的劳绩和功德,而默默地为自己修养中庸之德而欣慰,以此酿制天下的和谐与安康。
《中庸》既是对为人处世的精辟总结,又体现了做人的规范与智慧,因此,它对于人们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