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和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和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什么?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扩展资料: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

参考资料:人民网-重阳节因寓意“长久”而被定为“老人节”

返回目录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有着多重美好寓意的节日。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从重阳节之名的来历看重阳节的寓意

重阳节的名称来自于《易经》,是根据《易经》中的记载而来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而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共有两个“九”,这叫两九相重,所以叫作重阳。

而在民间,则称之为“重九”,并且取“九”在数字中最大、最长、最久之意,又结合“九九”的谐音“久久”,从而赋予“重阳”为长久、长寿的美好寓意。

由此可见,我国在古代就有在重阳节“敬老”的习俗。

二、从重阳节的习俗来看重阳节的寓意

据汉代资料记载,在农历九月九日,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令人长寿”。这就说明,在汉朝的时候,重阳节就已经有了“求寿”的风俗与含义了。

其实,不管是插茱萸的习俗,还是饮菊花酒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治病,说到底就是为了求得长寿。

关于饮菊花酒习俗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他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戚夫人身边的宫女贾佩兰也被赶出宫门,嫁给一个农夫为妻。她将宫内的重阳习俗在乡间传播开来,适应了当时人们重阳节求长生的心理,渐渐形成了全国的重阳风俗。

由此可见,重阳节还有追求长寿的美好寓意。人们希望延年益寿,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愿,并将其寄托到节日之中去,表明这是将其当作一种美好的理想来追求的。

在古代,重阳节还有着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上山登高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此时也正好是山间的野果药材成熟的季节,爬山登高就有着追求健康、收获希望的寓意。

此外,重阳节还有着吃重阳糕的习俗,因为“高”与“糕”是谐音,因此,吃“重阳糕”就寄寓着步步高的美好意义。

三、从现代角度来看重阳节的寓意

由于重阳节在古代就含有长寿之意,同时这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尊老敬老”的美好寓意就越发明显。

公元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得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如今,重阳节还被人们称为“老人节”。重阳敬老的习俗成为了新的时尚了。

最后说一句,重阳节到来之际,在尊老敬老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重阳节的其他习俗与美好寓意,比如追求健康长寿,到户外享受赏菊带来的美好感受!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