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对于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的原因_古人为什么把钱称为孔方兄,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的原因_古人为什么把钱称为孔方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

为什么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把钱称为“孔方”或“孔方兄”,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言食则糊口,道钱则孔方。”又明朝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他不过向孔方兄告得个长头假。”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呢?

钱,古作“泉”,是说钱的流通像泉水一样,故称。如《史记。天官书》中载︰“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注》︰“钱古作泉字。”又《国语。周语》曰︰“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注曰︰“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因此,“泉”被当作钱而广泛使用,后世文人因“泉”较钱来的风雅淡泊,尤其喜欢称钱为“泉”。

另钱原为古代的一种农具,铲状。如《说文解字》︰“钱,铫也。古者田器。”段玉裁。注︰“上文铫字,下云古田器者,古谓之钱,今则但谓之铫。”上古时代金属农具被视为重要财产,可用来交易,最早又曾仿其形状铸为货币。后来,“钱”成为一切货币的通称。

据专家考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商朝的贝币,取自于海中的齿贝壳。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使用金属货币,有铲形的布币、刀形的刀币、圆形的圜钱、椭圆形的蚁鼻钱等,各式各样,并不统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先秦各国流通的布、刀、贝币等,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民间以“铜钱”称之,自此铜钱就成为中国历代最为通行的钱币样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才废除。

半两钱,圆形中有方孔,由圆形圆孔的圜钱演变而来,其钱面上有“半两”二字,重如其文,使用方便。古人视天道为圆,地道为方,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外圆代表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正好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有天命皇权的象征。

古人把铜钱戏称为“孔方兄”是有典故的,源自于晋朝鲁褒所撰《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大意是说,钱对于世人就如同神奇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般敬爱它,于是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它人们就会贫穷衰弱,得到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

鲁褒的《钱神论》是一篇揭露社会弊端、讽刺世态人情的论文,遣词用句丰富精妙、幽默诙谐,是对当时的贪官、士大夫、清谈家耻言钱的一种戏谑与嘲讽,因此后世就以“孔方”、“孔方兄”作为钱的代称。

返回目录

为什么古人把钱称为孔方兄

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孔方兄”代指的就是“钱”,古代的铜钱中间都有一个方孔,那么阁下是否明白,为什么称“钱”为“孔方兄”而不称“孔方弟”或“孔方叔”呢?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庭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诗意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就这样成了“钱”的代名词。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