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的经过是什么和歼敌400自损2000人关家垴之战换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的经过是什么和歼敌400自损2000人关家垴之战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的经过是什么?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八路军攻占榆次县城,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下4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多支。
9月27日拂晓,右翼队向辽县以西的石匣发起攻击,激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天黑,八路军指战员占领了石匣。
9月28日,左翼队和右翼队调整部署,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这时候,驻在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动,援助辽县。由于敌情变化,八路军总部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辽县,以一部兵力牵制南下之敌,其余兵力转移,准备在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日军。第129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即组织部队转移,并于29日24时将管头的日军据点攻克。
9月30日,天气晴朗,上午9时,左翼队第386旅的部队进至红崖头以南的山地,右翼队第385旅2个团的官兵正向伏击地域开进时,从武乡出动的600多名日军意外地进入预定伏击地区,日军的先头部队正好与右翼队的官兵在途中遭遇。两军相遇勇者胜。八路军有勇敢战斗的优良作风。第385旅的指战员途中遭遇日军,很快占领有利地形,同日军激战。左翼队第386旅迅速向日军的后尾和侧翼发起攻击。
日军指挥部得知增援部队在途中遭遇八路军,陷入西面包围之中,立即调了8架飞机来掩护。被围日军看到空中转来转去的飞机,即命令部队抢占周围高地,负隅顽抗。八路军指战员向被围日军连续发起10多次攻击,激烈的战斗进行了数十小时,歼灭了数百名日军,其余日军依托已经占领的有利地形,继续顽抗。
正当两军在临时阵地上处于对峙状态时,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原来,从和顺、辽县西援的500多名日军一路急行军,向狼牙山的阻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担任阻击任务的第32团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坚决抗击。这路日军见从正面难以突破,就以主力迂回到狼牙山主阵地的侧后,这对担任阻击的八路军构成了严重威胁。9月31日上午10时,日军突破了狼牙山的阻击阵地,向左翼队指挥所附近逼近。
八路军总部看到,辽县、武乡的日军已经会合,从阳泉南援的1000多名日军已经抵达辽县以北地区,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结束榆辽战役。部队撤出战斗后,榆次又被日军占领了。
10月5日,刘伯承通知第32团团长宗书阁、政委李震、副团长周明国到师部汇报狼牙山阻击战情况,3人心情沉重,以为肯定要受到刘伯承的批评。谁知刘伯承热情地说,请你们来,主要是总结作战经验。中午,刘伯承在饭桌上又嘱咐他们说:“你们回去告诉大家,部队打得很好,要多鼓励,不要轻易批评。干部间要讲团结,共同总结经验教训,不要互相埋怨。你们都还年轻,不要因为一仗没有打好就背包袱,来日方长,努力学习军事知识,钻研战略战术,这对团以上的指挥员来说尤为重要。”刘伯承一番话,语重心长,既是总结,又有要求,说到了3名指挥员的心坎里,是对打赢下一场战斗的深刻动员。
10月14日,日军的一支运输部队在和顺至辽县之间的公路上行进。八路军得知这一情报后,事先在弓家沟设伏。当日军的运输队经过八路军伏击区时,遭到猛烈打击,40多辆汽车被击毁。
榆辽战役,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遭到八路军第129师指战员的歼灭性打击,先后被歼灭近1000人,仅100多人得以幸存。榆次城内日军储备够用一年的粮袜食武器和 ,全部被八路军缴获。
贺龙接到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以后,考虑到晋西北的日军正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应抓住战机继续给予打击,部队行动不一定要待到9月20日。为此,贺龙向彭德怀请示,第120师可否提前于9月15日开始行动。
彭德怀看了贺龙的电报以后,表示完全同意第120师在9月15日破击忻宁段同蒲铁路的计划。此前,彭德怀给贺龙的复电中曾指出:“连日,增援正太路之敌正在该路以南与刘邓集团作战,该路以北聂集团连日收复会里村、上下村、兴道等据点,正围攻盂县中,你们乘此机会破击极好(如能提早几天更好)。”
为了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第120师首长决定,组织部队再次破袭同蒲路北段,要求第358旅破击原平至宁武地段,独一旅破击忻县至原平地段,特务团掩护后方联络。战斗中,前线各部队统由第358旅指挥。
9月14日,第358旅从娄烦以西地区出发,向马家沟集结。百团大战开始以来,同蒲铁路遭到八路军袭击后,日军已经在铁路两侧的一些重要据点集结兵力,设置多种障碍。这次破路,八路军必须先扫清前进道路上日伪军设置的障碍。
9月18日午夜,第358旅所辖第7、第8团、特务营官兵开始袭击头马营。旅首长考虑到日军可能增援,即以特务营向头马营据点发起攻击,以第7、第8团在日军可能增援的地域设伏。战斗发起后,宁化堡40多名日军果然在19日黎明时向头马营增援,行至山寨村时,被八路军第7、第8团包围,将其全部歼灭。一场战斗,战前谋划周到,胜利就来得更快。
9月16日夜晚,独立第一旅东渡汾河。18日,将刚进入上庄据点的400多名日军包围,13时发起攻击,激战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战斗,执行新的破袭任务。这次战斗,独一旅毙伤日军约200人,自己伤亡105人。
9月22日夜,第358旅第4团与师特务团一起,在同蒲铁路段家岭、轩岗之间进行破袭。
第2团袭击奇村日伪军据点。9月25日,第715团破坏了大牛店、轩岗之间的铁路。
第120师官兵经过连续多天的破袭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同蒲铁路的交通再次中断,使日军蒙受重大损失。
1940年10月15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日本陆军省报告战况时,不得不承认,“石太线被破坏之广泛及其规模之大,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华北方面军在当时的《作战记录》中记载:“盘踞华北一带的共军,根据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的部署,发动了所谓百团大战,于昭和15年8月20日夜同时奇袭我交通线及生产基地(主要是矿山)。尤其在山西,其势甚猛。袭击石太路及同蒲路北段警备队的同时,并炸毁和破坏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使井陉煤矿等的设备,遭到彻底破坏。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恢复建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大量资金。”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攻坚战多了,破袭战比第一阶段少了。涞灵、榆辽战役,给日军以重大打击。由于攻坚作战,参战部队的伤亡增加了。由于战争全局尚未发展到坚守重要城镇的阶段,八路军攻涞源未克,及时转移兵力进行破袭战;随着敌情变化,放弃一些已经被我攻克的日军据点,转而在运动中寻求战机,在游击中歼灭日伪军,这不仅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使日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创新了战役战法,丰富了战争艺术的宝库。
1940年10月2日,彭德怀、左权、罗瑞卿、陆定一致电“各兵团并报军委总政”,肯定了战役成果。电文指出:“百团大战一二阶段取得了伟大胜利,开辟了华北大规模进攻的新记录,证明了敌人的交通线与据点不是牢不可破的,大大地削弱、沮丧与疲劳了敌人,兴奋了全国,提高了我党我军地位,打击了投降派,巩固与开拓了根据地,锻炼了党政军民,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保证了秋收秋耕,缴获了许多军需资材,对于百团大战的胜利任何估计上的悲观失望都是极端错误的。”
电文同时提出,“目前敌寇正集中力量进攻安南、云南、重庆,这正是开展华北战局的良机。我们的任务是再接再厉,扩大胜利,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敌人,真正做到破坏其进攻昆明、重庆、西安的战略计划,争取时局的好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敌占区,巩固抗日根据地”。
歼敌400,自损2000人,关家垴之战,换来两大收获
“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你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1940年8月底,为了打破日军对我华北抗日根据地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副总指挥彭德怀的 下,先后投入100多个团的兵力,以日伪军控制的正太铁路全线为主,展开大规模交通破袭战,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打响一个多月后,在八路军连续大规模破袭和攻击下,华北日军损失惨重,这让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恼羞成怒,为此专门调集数万兵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
日军在“扫荡”过程中实施残忍的“焦土政策”,让彭德怀等八路军 人无比愤怒,他们准备寻找机会,消灭一两路进犯的敌人,打击其嚣张气焰。
10月下旬,日军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在“扫荡”过程中,竟然以500多人的兵力就在我根据地横冲乱撞,无意之中,居然闯入了八路军总部设在山西黎城县境内的黄崖洞兵工厂附近。
一直就想寻找机会全歼一两路进犯敌人的彭德怀,感到机会难得,便下令八路军129师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往黄崖洞,务必消灭这股敌人。
10月28日,冈崎大队在386旅以绝对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根本招架不住,准备取道武乡县再撤回沁县,在蟠龙镇关家垴附近驻扎下来。此时,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129师一部就驻扎在蟠龙镇修整。也就是说,冈崎大队周围此时已经聚集了八路军将近五六个团的兵力。在人数绝对占优的情况下,彭德怀于10月29日下午,专门赶到蟠龙镇石门村,亲自坐镇指挥这场歼灭战。
当晚,彭德怀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陈赓指挥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大队发起攻击。
在八路军发起总攻之前,冈崎大队就已经发现了我军的合围企图,于是狡猾的日军迅速在关家垴和其南面的柳树垴两处高地上连夜修筑了坚固的防线。
战斗打响之后,由于敌人单兵火力猛而且占据有利地形,八路军集结的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无法全部展开,只能轮番仰攻。就这样在武器装备明显处于下风而且敌方阵地易守难攻的前提下,血战两天两夜之后,进攻部队付出惨重伤亡,虽然歼灭了大部分日军,但关家垴主阵地仍然没有攻下来。
在此期间,刘伯承与陈赓先后两次电话联系彭德怀,要求撤围,另寻战机,但都被彭德怀拒绝,彭德怀甚至放出: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129师番号。可惜直到11月1日,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逼近,关家垴主阵地还在日军手中,彭德怀只好下令撤围退兵,已被消灭大部分的冈崎大队的残部被援军接走,关家垴歼灭战以失败告终。
此次战斗,八路军以绝对优势兵力激战两昼夜,却仍然未能全歼敌军。据参与指挥战斗的陈赓大将回忆:关家垴之战,我军伤亡2000余人,日军冈崎大队伤亡约400人,其中大部分被击毙。
对于关家垴之战,由于战斗结果不尽人意,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论。不管怎么样,那场战斗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反对也好,赞成也罢,都已经发生了,再去讨论这场战斗该不该打响,好像没有多大意义。虽然那场战斗八路军伤亡惨重,而且也没有完成最终全部歼敌的目标,但这并不能对关家垴之战进行全盘否定。事实上,关家垴之战,对人民军队后期发展而言,至少有两大收获。
第一,在人民军队人数发展迅猛的年代,关家垴之战锤炼了参战部队,锻造了一批敢于顽强拼杀,啃硬骨头的队伍。
1941年前后,八路军武装力量得到快速扩充,由最初的数万人急剧扩征到将近50万人,在这其中,很多都是参军不久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
例如参战的决死第一纵队的38团与25团,都是在1938年以后才加入的新军,战斗经验欠缺。在此次关家垴战斗中,就发生了因为经验不足,麻痹大意,导致本已经攻占的柳树垴被日军突然反击夺走的重大失误。
新兵需要锻炼,这也是当初彭德怀坚持要打关家垴的一个意图。
时任决死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的薄一波后来回忆说:“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这就能够说明,经过关家垴战斗的锤炼,参战的新军战斗力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关家垴之战,让我军获得了宝贵的阵地攻坚战经验,尤其是在坑道战术方面。
之前被陈赓两个团就能追着打的冈崎大队,在关家垴却能扛住五六个团的围攻,有人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关家垴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日军阵地战经验丰富,善于利用地形构筑坑道防御战线。
关家垴是群岭环抱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较陡,仅有南坡较平缓,可谓易守难攻之地。
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后,并不仅仅只打算依靠有利地形进行固守。他们更是积极构筑工事,将关家垴原本老百姓居住的整排窑洞全部贯通,每个窑洞都筑有机枪阵地,既可独立作战,又可与其他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在机枪阵地前面还挖了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有扔到位,将滚入防弹壕里,难以造成威胁。窑洞外也挖了工事,构成了里外相连、窑窑相通的循环作战系统。这就是日军很擅长的坑道战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坑道战给美军那是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关家垴战斗结束几天后,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陈赓等人就一起登上关家垴进行查看。日军构筑的坑道工事、暗堡掩体、火力配置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很受启发,特意让随行的参谋人员将敌人的阵地一一绘制成图,专供我军学习参考。
十多年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修筑的坑道,就与关家垴日军窑窑相通的坑道系统类似,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受益于当年关家垴之战对我军带来的深刻教训。
总的说来,对于关家垴之战:八路军以劣势装备、训练不足的军队,敢于主动进攻优势装备、训练有素的日军野战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这在当时不仅彻底动摇了日军继续深入抗日根据地“扫荡”的决心,大大减轻了人民军队敌后“反扫荡”的压力,为人民军队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为人民军队后期战斗力的提高以及阵地攻坚战术经验的积累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