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西亚地区建筑特征和试着说明为什么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亚地区建筑特征和试着说明为什么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西亚地区建筑特征

古代西亚洲的建筑(约公元前3500年~后7世纪)古代西亚洲的建筑包括公元前3500年~前539年两河流域的建筑,公元前550年~后637年的波斯建筑和公元前1100年~钱500年叙利亚地区的建筑。公元前4000年,苏马连人最早在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下游建起许多奴隶制国家,并建设了以宫殿、观象台、庙宇为中心的城市。历史上称之为苏马连文化(Sumerian)。公元前1758年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王国(Babylonian),国度巴比伦城是当时的商业与文化中心,其建筑今已无存。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NewBabylonian)。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古波斯是伊朗高原的一部分。波斯人自公元前550年起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波斯帝国(Persian)。约于公元前500年它在新都波斯波利建的王宫和公元后3~7世纪萨桑王朝(Sassanian)建的王宫规模均很大。叙利亚地区主要有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腓尼基人(Phoenician)的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一些规模不大的纪念性建筑。据说希伯来人(Hebrew)的建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所罗门王朝时期是非常雄伟的。古西亚的建筑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两河流域无石又缺木,它从夯土墙开始以至土坯砖(又称日晒砖)和烧砖,并用沥青作为粘结材料,发展了券、拱和穹窿结构。随后又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色琉璃砖。这些使材料、结构、构造与建筑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成就,不仅影响东方并传到小亚细亚、欧洲与北非。对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乌尔观象台(约公元前2125年)观象台(Ziggurat)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常建于一大平台上,外形呈阶梯形,四角正对方位,内为实心土坯,高有达数十米者。顶上有庙或祭坛,由单坡道或双坡道通达。坡道或与台侧垂直,或绕台侧盘旋而上。乌尔观象台建于苏马连文化时期,底边62×43米,高度约21米,土坯墙外贴有一层烧砖面饰。乌尔城(Ur,公元前3000~前600年)两河流域最早的城市之一。平面呈不规则形,西北高地上有宫殿、观象台、庙宇组成的建筑群,周围环有后墙,墙外为居民区。宫殿由几个相邻的内院组成,布局较乱,由于材料与技术限制,房间多为狭长形。古代两河流域为了避免沼泽的瘴气侵袭和防洪,住宅大多建在土台上。一般为封闭内院式,墙很厚,用土坯或芦苇粘土筑成,较大的住宅还有楼层。古代两河流域的民居亚述时期尼尼微城的石板浮雕。主要为在立方体上覆以穹窿,穹窿形式多样,中有采光口。在此可见后来拜占庭建筑与伊斯兰建筑在这方面的渊源。赫沙巴德萨尔贡王宫(PalaceofSargon,Chorsabad,公元前722年~前705年)亚述皇帝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建于两河流域上游都尔·沙鲁金城(Dursharrukin,今赫沙巴德)西北面。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轮马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和各种防御性门楼。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从地面通过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有房间200余。平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央的券形入口。宫殿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下部有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其上雕刻着从正面、侧面看起来均形象完整,具有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Wingedbull)。大门处的一对高约3.8米,它们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耶路撒冷所罗门庙(TempleofSolomon,公元前10世纪)传说是所罗门王为上帝耶和华兴建的一座庙宇,后毁于战争。其布局反映出曾受埃及建筑的影响:中轴线上有三个连续的内院,逾向内进空间愈狭小封闭,,各入口上有高耸的门塔。另有奉献台和一对铜柱。庙宇建在一高台上,严谨雄伟,装饰细部上显示着亚述建筑的特点。它的南面为所罗门宫殿。叙利亚阿米特墓(TombofAmirth,公元前半世纪)腓尼基人留传至今的纪念性建筑,为一塔状圆顶墓,其造型显然受亚述与埃及的影响。新巴比伦城(NewBabylon,公元前7~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首都。由原巴比伦城扩建而成。据文字记载,该城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平面近似方形,边长约1300米。城内道路相互垂直,城外有护城濠,城墙上有250个塔楼,100道铜门。南北向的中央干道串联着宫殿、庙宇、城门和郊外园地。大道中段西侧为七层的观象台(巴比伦塔)和马都克神庙;北端西侧是宫殿建筑群。伊什达门(Ishter)是城的正门,上有用彩色琉璃砖砌成的动物形象,并有华丽的边饰。城门西侧是有名的空中花园,约275×183米。波斯波利斯宫(PalacesofPersepolis,公元前518年~前460年)波斯王大流士(Darius)和泽尔士(Xerxes)在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米×27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宽6.7米,台阶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气候干燥炎热,故宫中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百柱厅平面为68.6米见方,内有柱子100根,柱高11.3米。接待厅平面为62.5米见方,内有柱子36根,高18.6米,直径约为柱高的1/12。大流士石窟墓(TombofDarius,公元前485年)建于波斯波利斯以北12公里的山岩峭壁中。其正面呈十字形,宽约13.3米,刻有大流士宫立面缩影。中部四根兽头式柱子,门楣为埃及式,上面为一用人象支承德国王宝座。它是当地几座与此相仿的波斯王墓之一。泰西封宫(PalaceatCtesiphon,公元后4世纪)波斯帝国后期萨桑王朝的宫殿。它是亚述和拜占庭建筑的结合。宫殿为彩色砖砌成,今仅存中央大拱厅残迹。拱厅呈椭圆形,跨度25.3米,顶高36.7米。承受拱顶横推力的墙厚达7.3米,拱厅两翼墙高34.4米。其立面用层叠壁柱与盲券作装饰,此手法可能来自拜占庭,这种当中是拱门两旁是墙的形式影响了伊斯兰建筑。

返回目录

试着说明为什么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西亚地区的大河流域

公元前4500年左右,灌溉农业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兴起,不久,城市开始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文字诞生,随后,苏美尔城邦国家形成。在之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通过军事征服、经济扩张、文化交流等手段不断发展并传播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9—6世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达到鼎盛。公元前332年,随着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进入希腊化时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核心区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地区。中东其他地区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自古就有密切接触,在土耳其、埃及等地区还发展出独立的古代文明,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长期交流并相互影响。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深刻影响着后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返回目录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吗在今天,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和地区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国际上对此尚有争议。分别是:

1、古巴比伦:位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为伊拉克。

2、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今为埃及。

3、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

4、中国:位于东亚,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扩展资料

文明成就:

1、两河文明

(1)、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万年前);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8000年~1万年前)。

(4)、世界最早的冶炼实践:两河流域城邦金银矿石冶炼实验(7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两河流域城邦青铜冶炼术(60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铁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历法:苏美尔人太阴(月)历(具体时间不详,早于埃及太阳历;有说法认为其有5000年历史)。

(8)、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犹太教(4000年前,与印度教并列)。

2、古埃及

(1)、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3、古印度

(1)、印度数字。

(2)、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数:出自《太阳悉檀多》(公元1世纪成品)。

(3)、世界最早的日心说:出自《阿利耶毗陀论》(公元499年成品)。

(4)、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与犹太教并列)。

4、中国

(1)、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农业: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

(3)、世界最早的造船技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酿酒技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道德经》(2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孙武《孙子兵法》(2500年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文明古国

返回目录

拉美西丝二世,是哪个时代,哪个地方的什么人求大神帮助

拉美西斯二世虽然拉美西斯(Ramses)二世(公元前1305年?~前1212年)值得承认的是:他是埃及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誉为众神的宠儿的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同时也是最热衷于建造纪念物的统治者。他在位的六十七年里,建造了令人神往的城市:皮拉美西斯;恢复了多神崇拜,使尼罗河畔的这片土地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为了能升上天堂成为不朽,他为自己建造了众多的神庙和塑像;因为他,埃及艺术家发明了阴刻浮雕法;同时他缔结了已知最早的国际条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条约……现代医学证明:生为神祗一样的拉美西斯二世最终死于牙床脓肿引起的败血症。拉美西斯的政绩新王国十九王朝公元前1280年,拉美西斯二世于25岁即位,在位67年,其显赫业绩可与中国的康熙大帝相媲美。早在拉美西斯还是法老之子的时候,他就已经参加了其父塞蒂(Seti)一世的常胜军。他的勇猛令周围的其他国家都对他表示称赞。只有一个国家竟敢对抗拉美西斯二世——赫梯。这个位于亚洲内部的国家已经有好多次胆大妄为的举动,竟敢挑战埃及的霸权地位,威胁这个尼罗河畔的国家的北部疆界。公元前14世纪末叶至前13世纪中叶,古代埃及与赫梯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延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迭石之战是古代军事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之一,战后缔结的和约是历史上保留至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拉美西斯二世最伟大的功绩就在于此。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扼古“锡道”要冲,是古代海陆商队贸易枢纽,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多次发动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埃及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约公元前14世纪,当埃及忙于宗教改革无暇他顾时,赫梯迅速崛起,在其雄才大略的国王苏皮卢利乌马斯的率领下,积极向叙利亚推进,逐步控制了南至大马士革的整个叙利亚地区,沉重打击了埃及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决心重整旗鼓,与赫梯一争高低,恢复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地位。为此,拉美西斯厉兵袜马,扩军备战,组建了普塔②军团,连同原有的阿蒙③军团、拉④军团和塞特⑤军团,加上努比亚人、沙尔丹人等组成的雇佣军,共拥有4个军团,2万余人的兵力。公元前127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4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前127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率4个军团从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沿里达尼河谷和奥伦特河谷挥师北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进至卡迭石地区,于卡迭石以南约15英里处的高地宿营。位于奥伦特河上游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是联结南北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军试图首先攻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尔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就在埃及举兵北上之际,一场紧锣密鼓的备战活动也在赫梯全面展开。拉美西斯二世还未启程,赫梯即从派往埃及的间谍那里获悉了埃及即将出兵远征的秘密情报。赫梯王穆瓦塔尔召开王室会议,制定了以卡迭石为中心,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为此,赫梯集结了包括2500~3500辆双马战车(每辆战车配备驭手1人,士兵2人)在内的2万余人的兵力,隐蔽配置于卡迭石城堡内外,拟诱敌进入伏击圈后,将其一举歼灭。拉美西斯二世率军在卡迭石附近高地驻宿一夜后,于次日清晨指挥主力部队向卡迭石进击,意欲在黄昏之前攻下该堡。拉美西斯二世率阿蒙军团冲锋在前,拉军团、普塔军团居后跟进,塞特军团由于行动迟缓,尚滞留在阿穆路地区,一时难以到达战场。当阿蒙军团进至卡迭石以南8英里的萨布吐纳渡口时,截获两名赫梯军队的“逃亡者”,这两名实为赫梯密探的贝都因游牧人谎报赫梯军主力尚远在卡迭石以北百里之外的哈尔帕,并佯称卡迭石守军士气低落,力量薄弱,畏惧埃及军,特别是叙利亚王侯久有归顺埃及之意。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立即指挥阿蒙军团从萨布吐纳渡口跨过奥伦特河,孤军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穆瓦塔尔闻讯迅即将赫梯军主力秘密转移至奥伦特河东岸,构成包围圈,将埃及军团团围住。拉美西斯二世从刚刚捕获的赫梯俘虏口中始知中计,立即派急使催促拉军团和普塔军团紧急来援。当拉军团到达卡迭石以南的丛林时,早已设伏于此的赫梯战车出其不意地攻其侧翼,拉军团损失惨重。接着,赫梯军队以2500辆战车向埃及军阿蒙军团发起猛烈攻击,埃及军士兵一触即溃,四散逃命,陷入重围之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侍卫的掩护下;左突右挡,奋力抵抗、并祈求阿蒙神的庇佑,还将护身的战狮放出来“保驾”。在此危急时刻,埃军北上远征时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队赶到。这支援军呈三线配置,一线以战车为主,轻步兵掩护,二线为步兵,三线多兵和战车各半,突然出现于赫梯军队侧后,对赫梯军猛攻,把拉美西斯二世从危局中解救了出来。埃及军连续发动6次冲锋,将大量赫军战车赶入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战车投入战场,猛冲埃及中军,并令8000名要塞守军短促出击,予以配合,战斗十分激烈。黄昏时分,埃及普塔军团先头部队赶到,加入战斗。入夜,赫梯军退守要塞,战斗结束,双方势均力敌,胜负未分。而实际上准确地说,是拉美西斯逃脱了一次惨败,当他在战场上陷入困境时,没有士兵冲上前去为他护驾,只得求助于他的护狮,他的军团很不容易才抵挡住了赫梯军的冲击。但他的帝王傲气使他不允许任何人对这场战斗的胜利置疑,还大张旗鼓地命人将战斗的激烈场面绘制在神庙的墙壁上,以供后人瞻仰,使他的英明与威猛永留史册。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战轻敌旨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约于公元前1259年,继承自己兄长穆瓦塔尔王位的赫梯国王哈图什尔(约前1265~前1240年在位)提议,经拉美西斯二世同意,双方缔结和平条约。哈图什尔把写在银板上的和议草案寄送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条约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铭刻在埃及卡纳克神庙和位于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的墙壁上。它是译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在赫梯首都哈图沙什的档案库中发现有用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泥版复本。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义务。条约签订后,赫梯王以长女哈图莎嫁给拉美西斯二世为妻,通过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埃及与赫梯的争霸战争,是古代中近东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拉美西斯二世是古代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当时的赫梯也处于其鼎盛时期。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严重削弱。埃及并未达到恢复亚洲属上的目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后继者日益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从爱琴海一带席卷而来的“海上民族”⑥的迁徙浪潮,与利比亚部落的入侵相呼应,日益动摇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国逐步陷入瓦解之中,赫梯虽然占有叙利亚大部,一度雄视西亚。但与埃及战争后,本来就不甚稳固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动摇,不久即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侵入赫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臣属国家纷起反抗,赫梯国家迅即崩溃。至公元8世纪,完全为亚述所灭。

返回目录

曾在叙利亚地区出现过的文明古国是哪个国家

叙利亚有四千多年历史。公元前3000年就有城邦国家埃勃拉古国存在。公元前大马士革老城的金饰品
8世纪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叙利亚。公元前64年被古罗马人占领。公元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13世纪末起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从16世纪初起被奥斯曼帝国并吞达400年之久。1920年4月,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
要是硬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是古巴比伦

返回目录

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什么地方

古代叙利亚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是古代海陆商队贸易枢纽,历来为列强必争之地。

早在公元前第3000纪,埃及就多次发动对叙利亚地区的征服战争,力图建立和巩固在叙利亚地区的霸权。但埃及建立霸权的努力遇到了埃及强邻赫梯的有力挑战。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