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相信很多人对昨夜雨疏风骤全诗翻译和“昨夜风急雨骤”全文是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昨夜雨疏风骤全诗翻译和“昨夜风急雨骤”全文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昨夜雨疏风骤全诗翻译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翻译如下:

翻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疏:指稀疏。

2、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3、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4、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6、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返回目录

“昨夜风急雨骤”全文是什么?

“昨夜风急雨骤”出自《如梦令》。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