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对于韭园村的历史人物和马致远的纪念场所,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韭园村的历史人物和马致远的纪念场所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韭园村的历史人物

马致远[span](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他是我国元代时著名的大戏剧家。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并被尊为“曲状元”,在元代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后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却有马致远故居,而且村民们世世代代流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也可以看出,韭园村人民对马致远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而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和他故居门前的景物很相似。在马致远的其它曲中也可证明这里为他的故居。如《元曲三百首》中的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曲句为:“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就应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而言,东落坡为东村。这也可以印证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已被有关文物部门确定,并在故居门口立有说明。

返回目录

马致远的纪念场所

小桥流水人家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故居
在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小山村内,有一元代古宅,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一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戏剧家和很多优秀的剧本。而且很多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比如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剧目,像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即《汉明妃》或《昭君出塞》)等,也是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元代众多戏剧家的生平资料都很少,多见于专门介绍元代戏剧家及作品的书籍《录鬼簿》、《青楼集》中。惟一有线索的只有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
故居所在的韭园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经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会合。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绕过影壁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因长久没有人居住,现已破旧得很厉害,院内野草丛生,杂物满地。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失为对京西古道沧桑的写照。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马致远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对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人们也更愿意相信他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写的就是西落坡村。 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普照寺院内西南方向。朱红色的大门两侧,黑色的高高门柱上由中国楹联学会理事,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朱惠民撰联并书写的对联:七百年面目全非不复存古道西风瘦马;十万里江山大变尚容有小桥流水人家。对联把马致远的代表作巧妙地融入,七百年前的风景仿佛依然在目,七百年的时光恍若一瞬,呼啦啦翻开的历史画页中,新时代祖国日新月日的大好河山静然呈现眼前,怀想与沉思中,马致远向我们静静走来。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