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电报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用怎么转送的和电报的无线电是怎么传播的呢不是很熟悉,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报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用怎么转送的和电报的无线电是怎么传播的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电报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用?怎么转送的?

电报的原理是在发射设备的载波控制上利用“开关”(电报的电键)来控制载波的输出的长短和数量,还有输出的间隔时间;这样在某个“单位时间里”就可以输出一组开关信号。习惯上把短信号称为“嘀”,把长信号称为“嗒”,这样由若干个由“嘀--嗒”组成的信号称为“电码”,再由规定的电码组成“电文”,由载波向空中发射,接收方用接收机接收后再翻译成电文,就完成了电报的发送过程。例如:S在在电码上,对应为“嘀,嘀,嘀”;O在电码上对应为“嗒,嗒,嗒”,这样国际呼救信号“SOS”的电码就是“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了。电报从发射到接收理论上是和电的传播速度一样的,主要时间耽搁在呼叫接收方和翻译电文上面。
现在很少用来作“民用”了,因为这不容易普及。
电报挂号是以前指类似于“挂号信”的通信方式。
以前的电报我好象记得是7分钱一个字,加急的是0.14元一个字吧,这么贵就是以前的通讯不发达,在这电报通讯中需要人工干预的地方多所造成的。

电报现在基本淘汰了,只剩下传真电报还有市场。
电报有用莫尔斯码,现在在特殊场合,如部队中,还有使用,其优点是速率可随意控制,抗干扰能力最强;要求设备最简单,在救灾中,通信设备受损条件下,也能使用。通信部门使用的是机械式、电子式电传机,与电脑敲键盘差不多,传送数字脉冲信号,可直接打印出数字及字母,后期发展到能直接译出汉字。
电报挂号主要是为单位服务,发电报时不必写对方单位名称和地址,可省不少字和麻烦,只要一个4位数就行了,相当于只要一个汉字。
电报主要是劳动效率比较低,传送过程比较复杂,还要专人及时送到对方接收人处,价格就不可能低。

1月16日17:28电报按通信方式分为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又分明码和密码电报。有线电报多是明码,是通过载波电路,窜连发报和收报两个终端机械,用脉冲信号将0--9十个数字,以每四位不同数字组成一个电码,每个电码表示一个完整的汉字发到对方,收报方按照电传打字机上收到的电码,由人工再翻译成汉字(后来由机械直接打出汉字),再由电报投递员送到收报人手中。密码电报多用与军事,地震,防洪,救灾等野外作业,它是由事先制定的密码作为信号,多以长短不一的“滴答”按键电讯声频表示某种意思。
无线电报一般双方只要对上频率,可以实现当场通话。但有线电报则需要通过发报人填写电报稿纸,报务员核对并翻译后上机发报,电路传输,收报电传机打印,收报员派封,投递员投交等环节。如果收报人在县以上城区,从发报到收到电报,最快需要两小时。如果收报人在农村,从电报局到农村这段距离一般都是按平常信件投送的,时间就很难保证了。所以,电报现在早已被淘汰了。
电报挂号在过去一般是用于通信量大的单位使用,由申请单位到电报局申请,电报局给你编一组四位数字组成的号码,这个号码就代表这个单位的名称。以后,凡是发给这个单位的电报,可以不写单位名称,只写那四位号码就可以知道电报是给那个单位的了,可以省去单位名称的电报费用了。因为电报是按字数多少计算费用的。早期的普通电报每字0.07元,加急电报每字0.14元。
电报是1897年由欧洲人传到我国的,在使用了近百年后,随着电话的普及,通信速度大大提高了。现在,除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无线通信电报外,电报这个曾经为人类服务了一个多世纪的古老却又现代的通信手段,已经谈出了人们的视野,留下的只可能是后人去赞叹前人的伟大了。

返回目录

电报的无线电是怎么传播的呢?

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信息通过专用的交换线路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出去,该信号用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通常使用的编码是摩尔斯编码。现在,随着电话、传真等的普及应用,电报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无线电波通过介质或在介质分界面的连续折射或反射,由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的过程。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而实现的。因此,研究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模式,是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的重大课题。

在通信中根据无线电波的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波段(或频段)。波段的划分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对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法见无线电波段表。

无线电波在空间或介质中传播具有折射、反射、散射、绕射以及吸收等特性。这些特性使无线电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如无线电波传播到越来越大的距离和空间区域,电波能量便越来越分散,造成扩散衰减;而在介质中传播,电波能量被介质消耗,造成吸收衰减和折射衰减等。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称为在自由空间传播,它的传播特征为扩散衰减。衰减的定义为:距辐射源某传播距离处的功率密度同单位距离处的功率密度之比,其值反比于传播距离的平方。

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的折射率n和吸收衰减常数ɑ各不相同。因而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均有其衰减较小的传播模式。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