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和中国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有哪些和中国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有哪些?
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米。
该地距离北京17,501.949公里。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举行奠基典礼,1985年2月14日22时(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时)建设全部完成。1985年2月20日上午举行落成典礼,正式开站。
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现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中国南极中山站。
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该站地处南极大陆东部的拉斯曼丘陵上,所在位置距离北京约12553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达11米。
3、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简称昆仑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当时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建筑为钢结构,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
第2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目前具体开展的是冰山学、大气科学、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工作。因为“目前的建设是按照度夏科考站来设计的,没有计划越冬,也不具备条件进行越冬”
4、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于2013年12月26日开始建造,2014年2月8日上午11时正式竣工并开站运行。
泰山站为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站房主建筑面积410平方米,辅助建筑面积590平方米,可容纳20人进行冰川学、极区空间物理学等相关的科学考察及生活。
2014年2月8日,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建成后的泰山站作为昆仑站的中继站,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支撑;同时也作为格罗夫山地区的科学考察基地使用。
5、罗斯海新站。
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岛上举行了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
罗斯海新站面向太平洋扇区,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目前,已有美、新、意、俄等6个 在此区域建设了7个考察站,国际上在罗斯海区域选划设立了南极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扩展资料:
南极,一个亘古荒凉的生命禁区,千万年来除了地衣和苔藓,没有任何植物能够突破冰川的封锁。
1901年,在罗伯特·斯科特的南极远征队中,植物学家便试图在装有泥土的盒子里培育芹菜和芥末。从此以后,远渡重洋而来的科考队员们,从未放弃这冰天雪地里的渴望,是肉体凡躯对蔬菜的需求,更是荒野心灵对绿植的眷念。
新鲜蔬菜的供应一直是困扰中国南极科考的难题。雪龙船每年只能补给一次,成本高昂,且无法长时间储存。进入极夜,科考队员只能依靠大白菜等几种有限的蔬菜越冬。
蔬菜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下很容易脱水或者腐烂,脱水后的蔬菜看起来像晒干的咸菜,很多队员吃不下,只能包成饺子。同时科考队员还需要大量补充维生素,但是这也无法完全替代蔬菜水果。
苍翠欲滴的生菜、清香可口的黄瓜、珠圆玉润的西红柿,曾是南极科考队员心中的“奢侈品”。2005年11月,澳大利亚戴维斯站曾给中山站科考队员们送了一批礼物。
一个西瓜、三颗圆白菜、三颗芹菜、三颗生菜、一箱西红柿、一箱洋葱、一箱橙子,还有一些柠檬和土豆,着实叫队员们兴奋了一把——这是他们半年来第一次看到新鲜的蔬菜。
当天晚上,每位队员分得了一小块西瓜和一个西红柿。中铁建工队员尚辽湘不舍得吃,把西红柿放在宿舍桌子上,每天没事的时候,就盯着西红柿看。“总觉得看着的感觉可能比吃了更好”。三天后,当尚辽湘拿起西红柿,决定把它放进嘴里的时候,发现西红柿已经烂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第31次南极科考开始,启动了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初期实验获得成功后,从2017年开始,由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部城建中山站蔬菜温室。蔬菜温室采用能抵御14级强风的现代化透光型建筑结构,造型如冰块般晶莹剔透,既保证了温室所需的光照通透性,又符合极地建筑的视觉特征。
队员们还要给温室安装上空气能热泵系统、通风系统、加湿除湿系统、循环通风系统、人工补光系统、全黑帘幕系统、灌溉施肥系统、无土栽培系统、电气控制、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等,基本满足蔬菜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在第34次南极科考中,中铁建工集团除了派出主力军建设罗斯海新站临时设施外,还另外派出张建和周建良作为先行军完成了蔬菜温室主体钢结构安装任务。
在第35次南极科考中,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部将完成钢结构次梁安装、涂料施工、温室保温地面施工、玻璃幕墙安装及室内设备安装任务,实现蔬菜温室全面竣工的目标。蔬菜温室建成后,每月可生产60千克的新鲜蔬菜瓜果,初步解决中山站队员吃菜难的问题。
此外,中山站蔬菜温室还将有力推动研究低能耗加热、降温、补光、遮光、除湿、加湿、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控、高效蔬菜无土栽培、超高产栽培等技术研究,让中国设施农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南极科考站
中国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叫什么,是怎么建立的?
1、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
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 主席江泽民于1997年12月30日题写了站名。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为常年越冬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 。
2、1984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为试选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他们于下午1时乘海豚式直升飞机离开停泊在乔治岛民防湾的“向阳红十号”科学考察船,到乔治岛上察看地形。他们先后到达岛上的10多个地方。
12月27日晚上7点40分钟,我国另一批南极考察队员乘“长城二号”登陆艇登上乔治岛,进行建站选址的一些具体工作。
12月29日21时50分(当地时间),经 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址选定在此地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南纬62度13分,西经58度55分。
12月31日上午(当地时间),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
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5日上午10点),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已经崛起在南极洲乔治岛的土地上。
扩展资料:
1、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端,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距离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与北京的方位每为170度38分27秒。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全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 的9个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2、长城站周围分布有智利、阿根廷、前苏联、波兰、巴西、乌拉圭等 的科学考察站,其中距智利的马尔什基地仅2.7千米。1984年12月31日开建,1985年2月20日建成,计有各类建筑物35处,共2184平方米。已可以进行电离层、地磁、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冰川和地震等项目的科学考察。从1986年9月起,南极长城站气象站已作为南极地区32个基本站之一正式加入国际气象监视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南极考察站百度百科_南极长城站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