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太空台风”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呢和台风形成的过程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太空台风”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呢和台风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太空台风”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呢?

太空台风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一发现的科学价值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新华社记者4月4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张庆和教授。记者:你们是如何发现太空台风的轨迹的?张庆和:我们团队长期从事极地空间物理学研究。在极光等空间物理现象的研究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掌握了如何使用月球轨道卫星、电离层卫星、中国南北两极地面站等多种 "利器"。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这些工具收集的数以万计的极光图像和其他数据中寻找诸如空间台风等现象的迹象。其中,2014年8月20日发生在北极磁极附近的极端亮点,呈台风旋风状,宽度超过1000公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众所周知,极光多发生在低纬度的极光椭圆内,磁极附近的极冠通常是看不到的。这比极光椭圆中的极光更亮,当然也不是普通的极光。

对此,我们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利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与台风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包括环形等离子体对流和零速度的 "台风眼"、环形磁场扰动、强电子 "雨 "等。因此,这个新观察到的现象被称为 "空间台风"。在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中心王赤及其团队的合作下,利用高分辨率的三度空间磁流体力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完美地再现了这一现象及其三度空间形态,并揭示了其形成机制。

记者:为什么科学家以前没有观察到这个现象?张庆和:在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低层大气中已经观察到类似台风的现象,但在高层大气中是否存在类似台风的现象却一直不为人知。与低层大气的中性粒子环境相比,高层大气(磁层和电离层)是一个等离子体(带电粒子)环境,台风的存在将表明太阳和地球能量的耦合非常有效。然而,在地磁活动极其安静的条件下,太阳风和地球磁层之间的能量耦合非常弱,这几乎被人们所忽视。在这些地区,很少有地磁活动监测设备被建立起来。

返回目录

台风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台风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1、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洋面温度超过26摄氏度;2、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4、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5、促使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
1、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洋面温度超过26摄氏度;
2、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
3、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
4、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5、促使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