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很多人可能对什么是天花板地板效应和什么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什么是天花板地板效应和什么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天花板地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即高限或低限效应。 这两个效应都是在实验设计中应避免出现的。
天花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于容易,而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高的现象。
地板效应又称低限效应、下限效应,和天花板效应相对,也是心理测验效应的一种。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扩展资料:
天花板效应的避免
天花板效应都阻碍了因变量对自变量效果的准确反映,在选择反应指标时应努力避免。那么该怎样避免呢?通常的方法是:
尝试着先通过实验设计去避免极端的反应,然后再试着通过测试少量的先期被试来考察他们对任务操作的反应情况。如果被试的反应接近指标量程的顶端或底端,那么实验任务就需修正。
例如,在一个记忆实验中如果记忆成绩太好,那就可以增加呈现的材料以降低作业水平。与此相似,如果被试完成得太糟糕,几乎记不住任何东西,那么就要通过减少识记材料、放慢呈现速度等方法使任务变得容易些。
设计实验任务和反应指标的指导思想是应使被试的反应情况分布在指标量程的中等范围内。那么,操作自变量时,被试反应水平的提高或降低都能被观察到。谨慎的研究者在实施可能被天花板或地板效应污染的实验前,先做好预备实验。预备实验能使研究者了解到实验中存在的有关设计或实验程序方面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花板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板效应
什么是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地板效应是指一项任务或测验难度太大以致大多数被试不能执行任务或测验分数都很低的现象。天花板效应指测验题目过于容易,而致使大部分个体得分普遍较高的现象。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是指数据多集中在偏低的一端,但在高分端则有极端值,分数不容易突破低分端,但会往高分端延申,仿佛有一个地板(或真的存在一个低分限制条件)阻挡了数据往低分移动。由于地板阻隔作用,地板效应常伴随正偏态现象。
有关地板效应最显著的例子是薪资数据,一般来说,劳工的最低薪资受到政府的保障(基本工资制度),因此多数人的薪资不会低于最低工资,但是会集中在比最低工资略高的区间中,高薪者没有薪资的上限,但高薪者比例会逐渐减少,此时最低工资就是造成地板的限制条件。
相对的,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则与负偏态有关,是指数据多数集中在偏高的一端,但在低分端则有极端值,分数不容易突破高分端,仿佛有一个天花板(或真的存在一种高分限制条件)阻挡了数据往高分移动。
例如学校老师除了一份简单的试卷,大家都得到八九十分,此时就发生了天花板效应,100分就是最高分的组个分数,不小心考不好的同学就成为最低分的偏离值,形成负偏态现象。
扩展资料
地板效应出现的原因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可能有两种原因:
(1)任务或测验中最容易的问题,对执行者而言仍嫌难度大;
(2)所有的执行者对某些问题都不能正确作答。
一项任务或测验难度太大,以至于大部分人不能执行任务,或测验分数都很低,这一任务或测验就失去了对人们个别差异的鉴别力,提供的结果依然无法反应人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奥数比赛的题出的太难,几乎所有人都答不出来,那么一样无法根据分数把人筛选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板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花板效应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