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为什么日本的百万关东军打不过苏联红军和60万人被俘日本关东军全线大溃败苏联,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日本的百万关东军打不过苏联红军和60万人被俘日本关东军全线大溃败苏联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日本的百万关东军打不过苏联红军


二战期间,面对日军,美国曾表示,要打到日本,至少要牺牲一百万士兵。然而面对日本,国军蒋介石也毫无还手之力。然而,苏联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让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了。为什么日本面对美军和国军时,表现出百万雄师的风采,面对苏联时却像落水狗一样?为什么反差这么大?为什么日本的百万关东军打不过苏联红军?以上问题将在下面一一公布。
日本百万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战争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百万大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界,向日本东北军驻扎的关东发起全面进攻。与此同时,苏联海军的太平洋舰队也相继登陆朝鲜北部和千岛群岛,配合陆军作战。面对苏联强大的攻势,关东军撤退了。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如果有人要说苏军人数太多,不过,东北有几百万日本关东军。再说了,关东军不就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吗,平时在中国也是雄壮雄壮的。为什么这么弱?为什么不反击苏联?建了十几年的基地,中国这么多人都累死了。你能对得起这些人为你建造的碉堡而不在一战中丢掉性命吗?现在我们来看看日本关东军和苏亮的军事力量;
苏联:150多万兵力,26000多门大炮,5500辆坦克,5000架飞机;日本:百万军队,1800架飞机,1200辆坦克,5400门大炮;
虽然,苏联的总实力远超日本关东军。但是,双方的势力并不是十万八千里。日本生日打苏联就像落水狗,连有序撤退都做不到,更别说反攻苏联了。这说不通。这方面的专家做了如下回答。第一,苏军在装甲车和坦克上占优势,而日军技术装备相对落后,陆军装备实力远不如苏军。苏联军事工业发达,武器装备先进,数量庞大,品种齐全。第二,苏军最终掌握了战场制空权,影响了诺门海姆战役的胜负。
战役初期,双方航空实力大致相当,苏军飞机数量略占优势,250架作战飞机部署在一线;日本作战飞机150架,在中国作战两年,侵略经验丰富。尤其是在6月27日对塔木斯克机场的攻击中,近百架苏联战机被击毁受伤,改变了空中力量平衡。但苏军对制空权的争夺非常重视,苏军总参谋部迅速抽调了最优秀的飞行员,从内地抽调了大批新型伊-16战斗机和海鸥战斗机前往战区。在激烈的制空权争夺战中,苏军逐渐占据上风。战争后期,苏联空军不仅在战场上对地面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还轰炸了日军腹地的将军庙机场和后勤设施。由于损失了大量最有经验的飞行员,日军在空中一直处于弱势,制空权易主。第三,日本本土被美军用导弹轰炸。没有援军,它知道自己一定会失败,士气低落,为了保命而投降。第四,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节节败退,关东军主力师团被抽调去阻止美军进攻。事实上,关东军主力是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消灭的。关东军虽然在1945年扩大了规模,但原来的主力师团和有经验的部队已经被美军消灭了。增加的部队大多是二三线部队,没有战斗力。他们被苏联打了之后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以上就是日本关东军打不过苏联的原因。而且日军被苏联打败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 广播了投降书。17日,苏联元帅、远东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向日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放下武器,全部投降。18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义三下令向苏军投降。20日,关东军开始解除苏军武装。到8月30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全部解除武装,苏联对日战争结束。同时,日军的投降意味着二战的结束。

返回目录

60万人被俘,日本关东军全线大溃败,苏联碾压关东军的真相

1945年八月九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的条款,决定出动一百多万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对占领东北的关东军进行彻底的打击。

日本关东军是当时日本占领东北的陆军部队,在创建之初装备精良,人员战斗力强,被冠以“皇军之花”的称号。而且它还直属于 指挥,这让这支部队在日本军中得到了野蛮式生长, 巅峰时人数则有将近一百二十万 。那如此强悍的关东军,为何被苏联红军仅有了几周的时间就消灭干净了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秘,苏联吊打关东军背后的真相。

咱们先说一下苏日之间的 历史 矛盾 ,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战胜俄国取得了俄国在中国的殖民地。第二年, 日本将原来的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 ,并且借此设立了行政机构。 同时日军以保护铁路为由,组成了一支两万多人的“满铁守备队” 。在十三年后,日军将原来的行政机构改设为关东厅。并在旅顺建立了司令部,将原来的“满铁守备队”正式提升为“关东军”。至此,关东军登上了 历史 舞台。在此后的时间里,关东军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不断在东北摩擦事端。策动了“满蒙独立”、“宽城子事件”、“万宝山事件”、“南岭事件”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更是将末代皇帝溥仪接来成立了伪满洲国,开始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而此时关东军也对北方对苏联眼红不已,从1935年开始, 关东军不断在中蒙边境地带不停地制造摩擦,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在1939年,关东军与苏联、蒙古爆发了一场军事冲突,这也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诺门罕战役。这场战斗持续四个多月,交战双方参战二十多万人, 最终六万人命丧沙场 。尽管这次战斗关东军失败,但对于苏联的野心仍然没有消失。在两年后,苏德爆发了军事冲突。关东军开始针对苏联开展军事训练与大规模演习,在加紧训练的同时,日本还不断向东北运输兵力和物资。 而此时关东军也已经升级成为日本六大总军之一,此时关东军兵力已经有三十一个步兵师团、十一个步兵和坦克旅团、一个敢死队旅团和两个航空军,加上伪满洲国的军队一共有一百二十万人之多 。此时实力大增的关东军想要再一次挑战苏联,但此时的苏联红军要比他们想象的可怕许多。

苏联红军,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洗礼甚至二战中大战风头正盛的德军,一举扭转了欧洲乃至整个二战的格局。从各方面来说, 当时的苏联红军能够称得上最强大的陆军之一 。此时欧洲战场刚刚稳定, 斯大林便把注意力的中心转移到关东军身上 。 他将苏军中最优秀的军官和士兵都派往远东,时刻准备与关东军开战 。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日本仍然拒绝投降。在八月八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此时,苏联已经在边境处秘密集结了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两支海上舰队。集结总人数就已经达到了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百五十万兵力。在苏联的作战计划中,准备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军,采用立体式作战的战法。

在宣战后的第二天, 埋伏在边境线的百万苏联红军迅速分五路三个方向对关东军发动全线的总攻 。第一路部队从西部与东部的第三路部队一起进攻东北中部平原,北部的第四路部队进行辅助掩护。第二路部队,朝承德锦州一带进攻。第五路部队与舰队向朝鲜北部进攻,此时中国境内的抗日武装力量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阶段。在东北, 抗日联军与东北人民积极支援苏军 ,为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时苏军一路摧枯拉朽,到了八月十四日,已经完成了对多地等关东军的分割包围。八月十七日,关东军向苏联军队提出了停战的建议。第二天关东军开始陆续向苏军投降。虽然仍有一部分日军负隅顽抗,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和阵地一起葬身火海。至此,侵略东北将近三十年的关东军,正式退出了 历史 舞台。 仅仅三周,这场双方各投入一百多万兵力的战斗,以关东军的覆灭宣告结束 。 经战斗统计,关东军伤亡八万三千人,苏联伤亡三万两千人 。

关东军之所以在短短三周内就被消灭,主要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 ,兵力和武器上差距太大:自从与美国宣战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关东军便被日本政府逐渐调往本土与南洋,后来补充给关东军的兵源大部分是新兵和远超征兵年龄的超龄兵,再加上资源短缺让许多士兵武器都配备不足。而与之对战的苏联,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在与日军对战时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坦克、飞机、大炮苏军都是日军的四倍以上,由此可见,此时的关东军根本无法对战苏联红军。

其次 就是日本政府对作战时机的误判和消极防御,虽然关东军早知道苏联会与他们开战,但对何时爆发战争却判断错误。在他们看来,苏联最早也要到1946年春季。以至于苏联发动进攻时,关东军总司令还在剧院内欣赏艺伎的表演。同时日本政府对苏联采取的方针是“避战求和”。由准备进攻变成了开始防御,最后变成防守中朝边境的策略。最后是战术运用上的失败,苏联在欧洲战场上与强大的德国进行了三年的激战,有丰富的现代大规模作战的经验。陆空协调效果良好,军队机动性强,擅长多方向纵深突击。而日军则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败,使得士气低落。而日军上层还喜欢以逸待劳的方式,缺乏对付苏军兵团多路纵深突击的经验,因此溃败也在情理之中。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