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很多人对求: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之斯大林的全和二战风云人物列表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求: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之斯大林的全和二战风云人物列表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求: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之斯大林的全文
斯大林没有说话,还是看着朱可夫。这种场景太难堪了。可是,朱可夫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放弃基辅后,我们可以在西南方向马上组织反突击,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因为德军可能利用叶利尼亚为桥头堡来进攻莫斯科。”斯大林终于火了!他大声骂道:“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真是胡说八道!”
朱可夫也豁出去了,他立刻反驳道:“斯大林同志,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么你还要他干什么?我请求您解除我总参谋长的职务,把我派到前线去,我在那里可能对祖国更有好处!”
当时在场的人都愣了!斯大林在苏联享有绝对的权威,朱可夫这番话,等于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
房间里静得吓人。
好半天后,斯大林才说话:“请你冷静一下。缺了列宁我们都行,缺了你更能行。”
朱可夫说:“斯大林同志,我是一名军人,随时准备执行最高统帅部的任何决定,但是,我对形势和作战方法有清醒的看法,我相信这个建议是正确的。我怎么想的,就怎么汇报。”
斯大林摆了摆拿着烟斗的手说:“朱可夫同志,你先出去吧,我们一会儿叫你。”
半个小时后,朱可夫被叫回到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对他说:“是这样,我们方才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解除你总参谋长的职务,由沙波尼什科夫接替。不过,你还是统帅部的成员和副国防人民委员,我想让你到作战部队去。”
朱可夫问:“到哪个部队?”
斯大林反问:“你愿意到哪里?”
朱可夫回答:“我可以做任何一项工作,可以指挥一个师,一个军,一个集团军和一个方面军。”
斯大林听出朱可夫有气,反而笑着安慰他:“冷静些,冷静些。”他想了一会儿,又说:“你方才说你要在叶利尼亚组织一次反突击,我想就让你负责这件事吧,到那里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朱可夫马上回答:“一小时以后!”
就这样,因为在作战问题上的分歧,并且顶撞了斯大林,朱可夫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然而,后来的战局发展证明,朱可夫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叶利尼亚战役,是朱可夫在苏德战争中指挥的首次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而这是苏军在战争爆发后取得的最大的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9月6日,叶利尼亚战役胜利后的当天,朱可夫就给斯大林发电报汇报战果。
斯大林当时没有说什么。但是,9月9日,沙波尼什科夫电令朱可夫立即飞往莫斯科,在当天20时前见斯大林。
电报没有说什么,但是给予朱可夫的时间太紧了。按照电报要求,朱可夫不可能按时赶回去。
斯大林有一个脾气,他不允许部下迟到,哪怕是一分钟。可是,朱可夫偏偏迟到了一个小时。
朱可夫赶到斯大林的办公室时,只见斯大林和几乎所有的苏共中央政治委员都在场等着他。
朱可夫报告说:“对不起,斯大林同志,我迟到了一个小时。”
斯大林看看表说:“不,你迟到了一个小时零五分。”斯大林的表情非常平静,微笑地看着朱可夫,对他说:“请坐,如果饿的话,先吃点东西。”
朱可夫坐了下来。
斯大林又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边走边说:“朱可夫同志,你处理叶利尼亚突出部问题的结果不错,7月29日那天你的建议是对的……”
就这样,一个最讨厌迟到的统帅,没有责备迟到的朱可夫,斯大林以特有的方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斯大林接着问:“你现在想去哪里?”
朱可夫回答得简单干脆:“回前线!”
“回哪一个前线?”
朱可夫又回答:“到您认为最需要的前线。”
斯大林听后,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对朱可夫说:“到列宁格勒吧,现在那里局势危急最需要你。如果德军占领列宁格勒,就会从东面迂回进攻莫斯科,那样的话,形势会更糟糕。”
二战风云人物列表
1、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政治家,军事家。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生,小名艾克,这个名字用了一生。小时候,他顽皮、好斗,不用功读书,衣着邋遢,而且对同学们的讥笑毫不在乎。放学后常出去打零工,或帮母亲干活。
1904年他上中学以后,学习无大长进,但体育课的成绩非常突出,是学校足球队出色的中锋。由于球艺高超,他还当过一段时期的职业足球队员。
在各门功课中,英语不错,历史最好。他长于记忆年代日期,对名人轶事尤有兴趣。同学们都以为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历史教师,谁也没想到他会成为一个军人。
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
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然而后来他却成为了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第一快”,出身 “第一穷”,也是美军统帅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里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
1948年2月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但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
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 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1965年他心脏病复发过一次,此后身体明显衰弱,经常住院休养,很少公开露面,但声望未减。
在1968年底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仍被列为美国最受敬慕的人物之一。
1969 年3月28日,78岁的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再度发作,抢救无效逝世。
2、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国陆军大将,著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
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
1940年3月,“A”集团军的高级将领被召集到柏林总理府中,每一个将领都要报告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将如何去执行自己的计划。
古德里安谈到自己的任务是:在奉命进攻之日,就要越过卢森堡的国界。经过比利时南部,然后突破色当,渡过马斯河,并在对面建立一个桥头阵地,以掩护后续的步兵军渡河。
他计划战争的第五天就强渡马斯河,并在当天下午在对岸建立好桥头阵地。当古德里安汇报到这里时,希特勒发问道:“那么以后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
古德里安回答说:“除非我已经接到了其他的命令,否则我将决定次日继续向西推进。最高统帅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
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正确的路线是通过亚眠,直趋英吉利海峡。”这里反映了古德里安一再强调的原则——装甲兵在进攻时应永不停顿。
但后来,在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的劝说下,希特勒命令德军在敦刻尔克前停止进攻,放跑了33万英法联军。
他指挥的装甲兵第19军属于龙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部队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渡过马斯河。
一天之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色当以西、以南,扩大了桥头堡阵地,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和第四装甲师的多次反击。
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兵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兵部队的迅速进攻所达到的巨大战果而感到惊讶,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装甲兵部队停止前进。
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等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
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堡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迅速前进。
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先头部队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紧接着经由阿布维尔继续向北进攻,22日,攻占布伦。
6月上旬,古德里安就任第2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得到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其中第3装甲师还获得了“铁甲尖刃”、“装甲狂飙”的美誉。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3、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语: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语: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1896年12月1日,朱可夫出生。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
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战斗的年代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他和乌拉尔河流域的哥萨克白军作过战,同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白军交过手,参加了消灭安东诺夫匪帮的战斗。
他在察里津战役中左脚和左肋受伤。在捷普娜娅火车站一战中受到严重震伤。国内战争结束时,他已经升为骑兵连连长。
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岁。
4、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 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 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日本海军中,反对加入轴心国的高级军官, 反对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但在日本右翼势力庞大的压力和日军高层的压力下最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妄图先发制人,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了珍珠港,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后为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
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 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 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遭惨败。
1943年4月18日,59岁的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5、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美国海军名将、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二战时任太平洋战区的盟军总司令。
尼米兹早期以研究潜艇为主,而后成为美军中柴油引擎技术的专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尼米兹担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等职务,主导对日作战。
1943年5月,盟军决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条路线向日军进攻,中太平洋作战由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作战由麦克阿瑟指挥,以逐岛进攻为基本战略。
11月20日,尼米兹下令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由于美军炮火准备时间太短和日军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美军耗时3天、牺牲1300人才攻占塔拉瓦岛。
有鉴于此,尼米兹决定改逐岛作战方针为越岛作战方针,即对某些岛屿围而不打(使之困死),越过这些岛屿而进攻关键性岛屿。是年年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完全转归盟军。
1966年2月20日,尼米兹逝世,享年80岁。美国为纪念尼米兹,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 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外,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及加州旧金山有以他为名的尼米兹高速公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本五十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