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很多人可能对为什么说英国的穷人过着大爷的生活和终于知道英国菜为什么那么难吃了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说英国的穷人过着大爷的生活和终于知道英国菜为什么那么难吃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英国的穷人过着大爷的生活?
英国穷人的生活似乎并不十分悲惨,而且很有营养。这家废品店能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如果你很穷,你一辈子都买不到新衣服,但你仍然可以穿70%的新衣服和皮靴。便宜的商店比比皆是,具体来说:一盒10个鸡蛋,0.59磅;一罐桃子,0.09磅,折合人民币1元;一袋800克面包,0.15磅;一桶牛奶,0.84磅一个人一个月能吃80磅很好,但对于一个月领50英镑生活费的人来说,这80顿饭并不贵。一些中国人来到这里只吃面包、面条、鸡蛋和胡萝卜,这可以创造一个每月10多锈的生活费吉尼斯纪录。他们仍然很强壮。你吃不起半公斤面条,但一磅半面条就能买一公斤。30公斤面条每月的价格不超过6英镑。这在外国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的教授也能做到,声称这样的生活比老农民好。
英国有那么多穷人,但日子依然悠闲:邮局开门晚关门早,中午休息两个小时。银行下午4点关门。周末营业的商店不多。休息一下。许多英国人失业了,都在救济。靠养老金生活,一周就能拿到92英镑。”英国人可以很容易地说,他们接收了大量外国难民,照顾好他们的食物,每周再给他们10英镑。不适当的工作,而不是做,永远不会受苦。所以你可以看到,在餐馆洗碗和打扫厕所的人不是英国人。因为工资太低,他们不干。老板雇不起英国人洗碗洗车。如果这些勤劳的英国人想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签署一份正式的合同,并获得高薪。他们每小时不工作7-12磅。英国人做了什么?
英国的穷人那么大,那么悠闲,那么潮湿。他们依靠 的高福利政策,没有后顾之忧。他们的社会保险做得很好。只要你买了保险,你就会进入保险箱,甚至丧葬费也会被支付。因此,我们看不出他们衣着简陋,生活水平不高。我们要看到他们生活中悠闲的一面。就连我的日本同事也惊呼:英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比日本高。日本人活得太累,过多的生活透支了。他们什么都追求奢侈和奢侈。事实上,它们是浪费和不必要的。能在日本出生,没有办法,只能比较奢侈享受,比得上精神崩溃的速度。听起来很有哲理。我也想到我们的 。有许多人比普通英国人高。但是我们的穷人和英国的穷人很不一样。
而且,我们的环境正在恶化。不管你多么富有,你的空气不好,水质很差,食物也不是绿色食品。这些潜在的柔软度差异本质上是皮革和夹克之间的差异所不能掩盖的差异。我穿皮衣一年感冒很多次,但一年没感冒。我想洗个热水澡,偶尔喝点果汁。这样的生活质量是皮衣与车、环境、知识、地位、无忧无虑的心态的结合,是财富的标志。我们对富裕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加深。
终于知道英国菜为什么那么难吃了
终于知道英国菜为什么那么难吃了!因为英国本土资源贫乏,老百姓长期处于极度贫穷中,穷的地方,吃得都不会太讲究的。英国本土出产的只有小麦(一半面积可种,另外一半地方由于土地过于贫瘠而不行)、黑麦、大麦、豆子(他们没有发明豆腐,所以只能煮着吃,口感问题解决不了),然后就是若干牛奶、黄油、肉类、鱼(量都严重不足,导致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每天只能吃一餐肉,而且是作为开胃菜来吃,其他成员每周最多吃一次肉)。所以,传统英式饮食就是面包、煮豆子、熏肉、香肠、烤布丁(咸布丁就是个饼窝窝,里面可以放酱汁),面包上抹黄油,肉类往往切成小块炖煮(因为长期没有叉子这种东西,必须用勺子),配牛奶、大麦酿的啤酒。
至于广受好评的英式甜点和英式下午茶,那是近几个世纪才有的东西,伴随着殖民扩张,糖和茶叶、咖啡、巧克力(一种饮料)的引入。
茶在英国的风靡,与上流社会引导的风尚有关,更与它与糖搭配度较高、喝起来相当美味有关,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一杯不需要消耗多少燃料的热茶就能使一顿冷冰冰的午餐变得热腾腾的,这对穷人来说太可贵了!(否则,他们只能用白开水来下面包,听起来非常没有美食感。)家庭主妇要让老公孩子尽可能多吃点面包下去,保证他们的热量摄入,所以甜茶是她们的好朋友。即使在糖还不够便宜的时候,一户底层老百姓家庭在糖和茶叶方面的投入已经占了伙食费的1/5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糖,因为茶叶只要一点点,就能有很好的味道)。
随着糖越来越便宜,茶变得越来越甜,还出现了“果酱”这种好东西(其中50%甚至60%以上的成分是糖),它比黄油便宜,而且更受孩子喜爱,用来配面包再好不过了(在英国传统里很排斥吃新鲜水果,因为鲜果导致的腹泻每年夏天都能搞死一批孩子,经过蒸煮的果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商业利益推动下获得了推广,更因为美味被普通老百姓普遍接受)。此外,糖与面粉、黄油、巧克力以及其他一些什么东西混合的产品也出现了,甜布丁、小圆面包、果脯、甜饼干、蛋糕……
因为英式午餐在传统上非常简单,所以下午很容易饿,上流社会发展出社交用的下午茶的同时,底层老百姓也发明了工间餐式的下午茶,用一杯热茶来配甜饼干或面包,以便有力气继续干活。茶和甜点准备起来非常不麻烦,获得了工厂的许可和推动。人们从下午四时到六时之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喝这杯茶,时间安排上也很自由,于是逐渐成为了英国的传统。
综上所述,糖的引入给英国食物带来的影响就是:越来越甜,越来越甜!
刚开始这没什么问题,因为老百姓普遍卡路里摄入不足,多吃一点糖也不至于怎么样(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下层老百姓的身体都比上层要好,他们吃不了太多的糖,饮食结构里还有很多营养丰富的东西。尤其是成年男性,他们可以享受一户人家几乎全部的肉食,蛋白质摄入也不会太少。)但没过多少年,糖占英国人卡路里摄入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7,这还是平均水平!
糖排挤了更有营养的东西,比如啤酒(它是冷冰冰的,当然没有热茶好)、黄油(它贵,还没有果酱受欢迎)。这种排挤与英国工业化的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家庭主妇由于要去工厂做工,所以没时间给家人煮肉汤和蔬菜汤,使英国人吃的蔬菜比原先还少。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倾向于赚更多的钱,于是更努力地工作,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更多。这可以对应“贫穷会让人失去判断力”的说法,当你非常饿,长期吃得不好,你根本不会考虑更有营养的食物,而是疯狂地追求糖类和脂肪,哪怕两者在花费上相差得不多。(据说当时英国工人工资增加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想工作,而此时各种食物的价格就会上涨,因为他们都赶紧吃大餐去了)。
英国人的牙齿普遍不好,连贵族阶层都是如此。对下层老百姓来说情况更糟。因为富含蛋白质的肉类只能由成年男性(主要劳动力,赚钱的人)来享用,所以女人和孩子只能吃面包、果酱、茶以及一些便宜的小甜点(比如油布丁,一种富含油脂和糖的点心),他们的营养状况更差。(据说,对于统治阶级来说,这些不能工作、只能吃的小家伙一点都不值得投资,用这种方法让他们大量死亡是件好事,类似的方法延续了很多年,甚至美国某任政府还把甜酱放入学校午餐计划的“蔬菜”类里)。
对于现代人来说,英式饮食完全称不上有营养,当然也并不怎么美味。但英国人其实吃得也没那么差,因为随着“日不落帝国”的繁荣,越来越多 的菜式伴随着其原材料和厨子一起到了英国。在伦敦等大城市,可以吃到法国菜、中国菜、墨西哥菜等等各种菜系,而且都蛮正宗的。只是它们并没有融入英式饮食传统之中(这与中餐很不一样,辣椒这种舶来品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占了半壁江山)。据说糖在各国菜中所向披靡,包括爱斯基摩人都爱吃糖,没有被严重影响的只有中国菜和法国菜,因为底蕴比较丰富,所以只是融入,甚至没有获得较高的地位。我老觉得,除了历史悠久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原料丰富吧?
一个猜想:江苏和浙北的嗜甜传统,是否与历史上的富庶有关?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糖都是作为奢侈品存在,还兼有药物的作用,吃得甜可能与吃得起的关系很大。
非原创,摘自豆瓣答案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