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十月初一是什么节和十月初一是什么节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十月初一是什么节和十月初一是什么节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寒衣节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

在冬天到来之前,群众选择向祖先“捎包袱”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纪念之情,是中华民族“祖先崇拜” 的表现。“烧纸”一直是平民祭奠祖先的方式,因此才会出现大批市民在街头为祖宗“烧纸钱”的现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这天有家祭、也有墓祭,而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寒衣节”的实质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烧纸钱”的习俗是深层的精神 需求,是中国人表达感恩的重要方式,应当得到尊重。

返回目录

十月初一是什么节

十月初一指农历十月第一天,又称“十月朝”、“冥阴节”。因这一天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为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 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扩展资料:

习俗: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