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相信很多人对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和“伏羲八卦”曾经被周文王修改过为什么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和“伏羲八卦”曾经被周文王修改过为什么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八卦图上的符号各代表什么

八卦图上的符号名称分别为“乾(☰)、坤(☷)、坎(☵)、离(☲)、震(☳ )、巽(☴)、艮(☶)、兑(☱)”,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载:“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坐在方坛之上,倾听着来自八个方位的气息,于是画出了八卦图。)

八卦中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与发展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从宋朝开始,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返回目录

“伏羲八卦”曾经被周文王修改过,为什么要这么做?

伏羲所创作的是八卦图,也叫先天八卦,那时是还没有文字的,伏羲所在的年代是上古。而文王是在中古,也就是商朝,周文王在监狱的时,发现伏羲创作的八卦图很有意思,很神奇,其中包含了天地万物。于是就著上了文字,并重新排列了顺序,《至于文王为什么要重新排列八卦,据说文王是加入了他当时对政治的想法,就是说有反商朝的意思》写成了易经。


而易经流传到了近古,也就是孔子所在的年代,孔子又对易经加以了文言文注解。易经八卦是经过他们三个人所创作出来的,所以也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就是说易经八卦是经过了上、中、近三古才创作完成的。

文王为什么要修改伏羲先天八卦?我们先看看先天八卦,伏羲时代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即天在上,地在下。'天动地静'即动为阳静为阴。卦爻以'-'为阳爻,'--'为阴爻,乾是三个阳爻所组成,坤是三个阴爻所组成,所以先天八卦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先天八卦即天地对待(天和地对、男和女对)。以'气终而象变'的说法而言,即事物走到终点(极端)则变向反面,所以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又显得格外有哲理性。

八卦分为先后天,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离、坤、兑、乾、坎(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