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对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是谁说的和“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因此,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是谁说的和“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是谁说的
这句话出自两首诗。
【原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 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处】《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释义】字面意思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最后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原句】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颜真卿的《劝学》
【释义】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扩展资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到用时方恨少
百度百科-劝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哪一首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释义: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
原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