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相信很多人对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和壬辰战争 求助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和壬辰战争 求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朝鲜拒绝帮日本进攻明朝——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
朝鲜拒绝帮日本进攻明朝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和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因为1592年为夏历壬辰年,朝鲜历史上就把这两次战争通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和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因为1592年为夏历壬辰年,朝鲜历史上就把这两次战争通称为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战争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后半期开始的日本战国时代。当时日本的商业资本日益增长,在日本西部逐渐兴起了商业城市。
当时集大封建领主和大军阀头目于一身的丰臣秀吉(1536~1598年),在16世纪后半期,经过长期的混战,以雄厚的武力相继统辖了各藩的领地,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领主,壮大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1590年统一了日本全国,结束了战国时代。
1585年, 任命他做关白(替 摄朝政的官职名称),实际上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日本 只不过是他操纵任其摆布的一具傀儡而已。
在丰臣秀吉尚未完成统一日本宏图大业前,他就曾经表明“侵朝伐明”的野心与计划,并已着手准备。
1578年,当丰臣秀吉还在作为织田信长部将时,就曾对织田明确地表示过,在大军平定日本本州西部地区以后,就要立即进军九州,进而“图朝鲜,窥视大明国”。
1586年3月16日,丰臣秀吉在大阪会见名字叫科艾里奥的外籍传教士等人的时候也曾开门见山地表示,在平定了日本国内之后,他还要准备“专心征服朝鲜和中国”。
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野心,还得到了日本商业资本的大商人的助长和支持。随着日本西部商业资本的成长,大商人为了发财致富极力要求对外开展贸易和征服。
丰臣秀吉代表着商业资本的这种要求,在他们的支持下不仅统一了日本全国,而且还企图征服朝鲜、侵略明朝。
根据这一趋势,以丰臣秀吉为代表的日本大封建领主集团梦想通过侵略战争来建立一个包括朝鲜、中国和日本的“三国为一”的封建大帝国,以便称霸亚洲大陆,奴役其他民族。
再加上丰田秀吉统一日本以后,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空前激化,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并把封建领主和武士吸引到掠夺性的侵略战争中去,丰臣秀吉集团不惜一切代价要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维护和巩固其国内的统治。
为了打达到对外扩张的目的,丰臣秀吉要求扩大与朝鲜、中国的贸易,企图乘机为他推行侵略政策寻找借口。
早在1586年,丰臣秀吉曾派使臣到明朝要求通商,遭到拒绝。这是由于日本倭寇曾在朝中沿海进行不光彩的海盗行为,中朝人民对日本极其反感。
丰臣秀吉在中国碰吃了闭门羹,又于1589年派使者到朝鲜,对朝鲜国王表示“友好”,要求朝鲜政府与他合作进攻明朝。当时中朝两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朝鲜严词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要求。
丰臣秀吉于是以朝鲜拒绝帮助日本进攻明朝为借口,开始侵略朝鲜,企图占领朝鲜后,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王朝,实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
1592年春天,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进攻中国,调集20万大军,700多艘战船,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日军在朝鲜登陆,仅3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陷了朝鲜的京都汉城及平壤、开城等重要城市,国王逃到鸭绿江边躲藏了起来,整个朝鲜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丰臣秀吉见初战告捷,颇为得意,他狂妄地对部下说:
“你们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要不了多久,朝鲜、中国的臣民就会俯伏到我的脚下,听候我的驱遣!”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海上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因为他们碰到了朝鲜多谋善断、深韬武略的爱国名将李舜臣率领的海军。
1592年年5月1日,李舜臣得知玉浦港停靠着50余艘日本兵船,船上的士兵大都上岸抢劫百姓财物去了。
他立即指挥90多艘龟船(朝鲜人很早就发明的一种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船,非常适于水面持久战)去偷袭日军。日军从未见过这种战船,远望还以为是一群大乌龟朝他们爬过来了呢!
过了一会,才看清了那群“乌龟”原来是战舰,日军顿时慌了神。当他们仓皇跑上船,准备起锚逃离时,已经来不及了。
“开炮!”李舜臣一声令下,千百道火龙扑向日船。“轰轰……”日船上百花齐放,烟火缭绕。在强烈的炮火下,日军抱头乱窜,鬼哭狼嚎,转眼间40余艘日船被炸毁、击沉,士兵伤亡不计其数。不可一世的日军舰队就这样被李舜臣的“大乌龟”们吞没了。
1593年,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决定援朝抗倭,派出援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两军很快收复平壤、开城,把日军赶出朝鲜北部。丰臣秀吉派使臣与朝鲜进行和平谈判,企图利用谈判之机集结力量,卷土重来。由于日本提出了苛刻的领土要求,致使谈判最后破裂。
由于朝鲜名臣李舜臣的出色指挥,日本军队在第一次侵略朝鲜战争中吃了大亏,李舜臣丰成了丰臣秀吉的眼中钉。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丰臣秀吉派日本间谍到朝鲜进行离间破坏活动,李舜臣竟在1597年2月被朝廷免职治罪。
丰臣秀吉见自己的眼中钉被拔去,立即中止谈判,派出15万大军再犯朝鲜。
当时,指挥朝鲜海军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军官,他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交战不久,朝鲜军节节败退,海军几乎全被击溃,大片国土又重新沦入敌手。朝鲜政府见情势万分危急,只得重新启用李舜臣,并请求中国再次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重整水师。他团结抗日将士,惩办怕死官员,又吸收忠勇的农民参加水师,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在残余的12只战船和100多名水兵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大水师。
这时,中国政府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遂派出了14万军队入朝援助,与朝鲜军队和人民义勇军并肩作战。经过几次激烈海战,1598年年底,日军被中朝联军又一次彻底战败。
壬辰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最后终以朝鲜人民的胜利,日本侵略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是朝中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 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使日本侵略者在战后几百年间再也未敢践踏朝鲜国土,从而保证了朝鲜长期的安全与和平。
壬辰战争 求助
壬辰战争叫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1]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20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集结辽东及三千戚家军约4万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在平壤之战大败后后撤,而明军因兵力也无法进行大规模作战,在碧蹄馆之战后双方开始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调集4万兵力赴朝救援,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万历援朝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2]而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明朝的国力也受到相当损耗。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3]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
名称
万历朝鲜战争、壬辰倭乱、文禄・庆长之役
地点
朝鲜半岛
时间
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
参战方
中国(明朝)、朝鲜(李氏王朝)、日本丰臣政权
结果
中日展开议和(第一次);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第二次)
参战方兵力
4万人(明朝),朝鲜无统计(第一次)
16万人(日本,第一次)[4]
初期4万-后期8万人(明朝)朝鲜无统计 (第二次)[4]
第二次:日军 140000人
伤亡情况
明朝伤亡两次战争总共伤亡3-6万,日军伤亡过10万,朝鲜不详[5]
主要指挥官
李如松、麻贵、李舜臣、陈璘等;丰臣秀吉、小西行长、黑田长政等
结局
日军战败撤兵,中朝胜利。
主要影响
日朝断绝邦交 丰臣统治力减弱
主要战役
平壤之战碧蹄馆之战露梁
如果您对本文的解答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肯定。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