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我们帮你搜集整理的有关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和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的问答
本文目录一览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译文:
仪容举止要庄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语措辞要稳重要,显得从容镇定。
阅读拓展:
谢安赴宴
谢安是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宰相。
有一年皇帝去世了,一个叫桓温的大臣想趁机篡夺皇位,但他怕谢安阻止阴谋,就想找个机会杀掉谢安。
桓温以祭奠皇帝的名义带兵来到京城。他把大队人马驻扎在城门外,又在自己的营帐埋伏了士兵。然后,他摆下酒宴,邀请谢安、王坦之等朝廷官员一同商议国是。
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收到邀请函的王坦之更是吓得面如土色。他匆匆忙忙赶到谢安家,而谢安却神情坦然,不慌不忙。
王坦之只得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的营帐,他吓的直冒冷汗,把衣衫都湿透了。
只见谢安不紧不慢地坐下,谈笑自如还即兴作诗,丝毫不见紧张的神色。
推杯换盏之间,一阵风吹开了帘幕的一角,躲在幕后手握刀枪的士兵露了出来。
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唯独谢安镇定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都让都让士兵守卫在四方。
将军,你怎么让士兵守卫在幕后呢?桓温被谢安旷达的风度和从容不迫的本色镇住了,
他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
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有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出了京城。一场大难就这样被谢安化解了。
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如下:
《谢安赴宴》翻译:
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谢安赴宴》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谢安赴宴》注释:
1、延:邀请。
2、遽:害怕。
3、计:计谋。
4、表:表现。
5、俱:都,一起。
6、因此:趁此。
7、趣:通“促”,立即,赶快。
8、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9、兵:兵士。
总结:以上问题和解答均搜集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