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很多人可能对佛与牛粪的故事和于丹讲的两个和尚旅行的故事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佛与牛粪的故事和于丹讲的两个和尚旅行的故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佛与牛粪的故事

听于丹老师讲国学,很有意思,我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 相约在一起参禅和打坐。苏东坡就问:“ ,你看着我像什么呢?”佛印 就笑着回答说:“东坡,我看你像一尊佛!”苏轼听了之后,就捧腹大笑一会儿,然后说:“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呢?”佛印 摇了摇头,憨厚好奇地看向苏东坡。苏东笑着说:“我看你啊,就像一摊牛粪坐在那里,哈哈哈!”佛印挠了挠自己的光头,呵呵一笑,没有再说话。

苏东坡觉得,这次和佛印交锋,自己倒是占了一个大便宜。等到回家之后,苏东坡就跟苏小妹说起了这事儿。苏小妹听完苏东坡的叙述之后,冷笑着对哥哥说:“你也太没有悟性了,还在那儿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要讲究什么呢?

参禅是要见心见性,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心中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佛印 说,看你像一尊佛,那就说明他的心中有佛!而哥哥你说,佛印 看着像牛粪,那你自己想想,你的心里成天都在想着什么呢?”妹妹把哥哥说得哑口无言、怅然若失。这件事情,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人眼是内心的镜像,心宽看世界全是赞美,心窄则全是 。我们看别人是好是坏,其实在于我们的眼睛里是不是有尘埃,是不是挑剔。我们对别人越是宽容,这个世界对我们就越有善意,即得到众人心。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两类人,有一类人就像苏东坡,有一类人像佛印 。我喜欢与后者交朋友。

返回目录

于丹讲的两个和尚旅行的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袱,他跟和尚的盘缠、寒衣都在里面,当然不能丢;第二样是公文,只有将这份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第三样是押解的和尚;第四样是自己。公差每天早晨都要清点一遍,包袱还在,公文还在,和尚还在,我自己也还在,这才开始上路出发。
日复一日,偏僻的小路上经常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行走,很是寂寞,免不了闲聊几句。久而久之,彼此互相照应,关系越来越像朋友了。
有一天,风雨交加,饥寒交迫,两人赶了一天的路,投宿到一个破庙里。和尚对公差说,不远处有个集市,我去给你打点儿酒,今天好好放松一下。公差心思松懈,就给和尚打开了枷锁,放他去了。
和尚打酒回来,还买了不少下酒菜。公差喝得酩酊大醉,酣酣沉沉地睡过去。
和尚一看,机会终于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一把刚刚买来的剃刀,嗖嗖嗖,就将公差的头剃光了。然后,他将公差的衣服扒下来,自己换上,又将自己的僧袍裹在公差身上,连夜逃走了。
对发生的这一切,公差都浑然不觉,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醒来后,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准备清点东西,继续赶路。一摸手边的包袱,包袱还在;再看公文,公文也在;找和尚,和尚找不着了。庙里找,庙外找,到处都找不到。公差就抓挠着头皮想:和尚哪儿去了呢?呃?发现头居然是光的!低头再一看,身上穿着僧袍,恍然大悟,原来和尚也在呢!
前面三样都在,第四样就该找自己了。公差又在庙里四处找,怎么也找不着自己,心里就纳闷儿了,和尚还在,我到哪儿去了?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