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很多人可能对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和《永乐大典》是哪个皇帝时期谁编纂的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和《永乐大典》是哪个皇帝时期谁编纂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明朝。《永乐大典》的编撰时间是在明朝永乐年间,共计耗费了五年,以及两千余名学者的心血才得以完成。这部典籍共计约有三亿七千万余字,其中汇集的图书更是高达八千余种。

《永乐大典》原本的名称叫做《文献大成》,是由当时的内阁首辅解缙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典籍,参与编写的学者达两千余人,《永乐大典》全书包含了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

作为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旷世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 与科学各方面知识成就的体现,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 符号之一。

《永乐大典》比西方 最早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相比,早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的历史 瑰宝,更是世界性的历史 珍品。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分别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此同时,诗文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

返回目录

《永乐大典》是哪个皇帝时期,谁编纂的?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 的光辉成就。

《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 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永乐大典》从编纂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千古之谜。

《永乐大典》纂成后,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移都北京,挑选了一部分藏书带到新都,《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放置在文楼中。永乐和万历年间,虽然都曾有人提议过刊刻,都因“工费浩繁”未能实现。

在明朝皇帝中,明世宗(嘉靖皇帝)最喜爱《永乐大典》,平时在案头上常备几册大典以供随时翻阅。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很快便危及文楼中的大典。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金牌,令人把大典及时抢救出来。为防止今后再遭受类似祸患,明世宗萌生了重录大典的想法,并同大臣徐阶反复商议此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

返回目录

如果本文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