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志哀是什么意思和志哀和致哀有什么区别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志哀是什么意思和志哀和致哀有什么区别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志哀是什么意思

“致哀”是对死者表示哀悼,如“向烈士致哀”;“志哀”是用某种方式哀悼,如“少先队员到墓前献上鲜花向烈士志哀”。

志哀(志哀): 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志,表达. 金天翮 《文学上之美术观》:“依乎前诂,孝慈於焉志哀;逮乎后解,睿圣因以述德。述德故文体瑰玮,志哀则文词恻怆。”

致哀: 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

“致”:有传达、给予的意思。如:致电、致辞、致谢等

“致哀”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外机构下半旗志哀.

这里有具体语境和句式运用等因素,两个词都可以用,只是"志哀"用的更准确.

如果是向....(具体对象)表示悼念哀思,则用“致哀”更好.

"志哀"与"致哀"的不同含义

“致”:有传达、给予的意思。如:致电、致辞、致谢等 “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是双向的行为,有发出者和接受者。

“志”:做名词时可当“标志”讲,此处做动词可理解为“当作...的标志”

“志哀”只指通过某种形式或活动以表示对某事的哀意。对象是不确定的。如:下半旗志哀

“志哀”则只强调动作的发出。

致哀:是对死者表示哀悼,多为个体行为-

志哀:是用某种方式哀悼,多为集体行为

国务院公告中用的就是“志哀”;周恩来总理曾经在《新华日报》中就皖南事变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作者:周恩来 朝代:当代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一年十七日,曾载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八日重庆《新华日报》。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蒋介石策划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周恩来同志正在特务横行、恐怖气氛笼罩的 反动统治中心重庆。为了揭穿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和“皖南事变”的真相实质,声讨控诉 反动派卖国投降、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的罪行,周恩来同志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

江南一叶:这里指在江南地区坚持抗日卓著勋劳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人;操戈,动武。这里指在日寇侵略面前, 反动统不抗日,专 ,蓄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残酷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

相煎何急:相传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想害死胞弟曹植,限期七步成诗,否则诛杀。曹植口占一诗,其中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就以萁豆相煎比作兄弟间自相残杀。这里用来揭露 反动派卖国 的反动面目。

返回目录

志哀和致哀有什么区别?

致哀”侧重于死者,“志哀”侧重于活者。 致哀:zhì āi 1.尽其哀痛之情。 2.指过分悲哀。 3.表示哀悼。 志哀:zhì āi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下半旗志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志哀与致哀的区别 (商务印书馆2005年修订本 第五版)1755页标注: 志哀的意思:(动词)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志”,含义为“记”。在常用词“永志不忘”中,“志”就是这一用法。 那么“致哀”一词应该怎样使用呢? 同一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的1758页,对“致哀”有这样一条解释: 致哀的意思:(动词)对死者表示哀悼。如:向死难烈士致哀。 “致”在这里是给予、向对方表示的意思。 所以,在前一 中,“全国下半旗志哀”,表示全国用“下半旗”的方式表示哀悼。而“向遇难者致哀”,“致哀”的用法是正确的,表示向遇难同胞致以哀悼

返回目录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到满意,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认可。如果您对本文不满意,也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